近十年原油价格走势_10年原油价格走势
1.原油价格大涨,“三桶油”上半年日赚超10亿!相关概念股走势如何?
2.人民币意外贬值 新一轮汇率大战谁是赢家
3.战争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4.2012年油价每升多少元
国操纵石油市场有三种手段:
第一,美国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
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说,推翻萨达姆1年后就可每天向市场提供300万桶伊拉克石油,3年之后可达到500万桶,而现在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只有150万桶,甚至低于萨达姆执政时期的出口量。
美国还凭借金融优势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了一把。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前10天悄然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维持了11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大量对冲在石油价格上涨中做多原油期货做空美元。
原油价格大涨,“三桶油”上半年日赚超10亿!相关概念股走势如何?
是的。
报告首先在回顾历史上四轮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行情后总结道:全球油价主要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同时货币因素也会对油价产生直接影响,地缘政治和原油库存通过影响原油的供给需求间接对油价产生扰动。
第一次石油危机13-15:经济和政治因素都在这轮石油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经济层面来看,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公司的利益冲突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对油价的控制,油价这段时间以前长期维持在1-3美元左右,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长期低价的不满与西方石油公司不肯让步,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层面来看,这次石油危机根本原因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想利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立场,迫使以色列退出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
1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14日美国公开向以色列空运武器、19日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此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削减产量、石油禁运措施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
第二次石油危机19-1980:在这一轮石油危机中,一方面是战争导致的被动供应减少的客观因素,18 年底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导致供给的严重不足,油价从13美元/桶一路攀升到34美元/桶,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产油设施遭到破坏,市场每天有560万桶的缺口,国际油价一度攀升到41美元/桶。
另一方面,市场的心理预期也扮演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报告中称“世界将逐渐经历石油的长期紧张,甚至是严重的不足”,使得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不断升温。石油公司开始囤油,个体消费者开始抢油,推动原油供给每天约减少300万桶,原油需求每天增加300万桶。心理预期的自我实现推升油价加剧上涨。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1992:同样因为战争,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海湾战争,两国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石油产量骤降。8月初,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石油供应中断。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从14美元/桶急剧攀升至42美元/桶,石油危机爆发。随后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陷入衰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不过相比于前两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一方面是战争维持时间没那么长,主要作战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产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IEA)充分的紧急预案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供不应求推动油价高涨2003-2008:期间全球尤其亚洲经济迅速崛起,原油需求大幅上行,带动油价攀升。2004年开始,国际油价在需求的拉动下稳步提升,2007年之后进入快速提升阶段。2007年1月布伦特原油54.3美元/桶,到2008年7月油价达到133.87美元/桶,涨幅达到146.54%。
因此,从需求端来看,原油的需求长期主要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并且石油需求比GDP的变化提前反应;供给端来看,主要受石油储量开成本等影响。
另外由于原油使用美元计价,使得油价与美元走势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美元贬值时,使用其他货币购买石油变得更加便宜,刺激需求,推动油价的走高。相反,美元升值,对于其他投资者石油变得更贵了,抑制需求,油价走低。
石油危机影响市场的逻辑
1、宏观层面
1)油价的上涨首先带来工业生产领域成本的提高,对PPI上涨产生直接效应,而PPI上涨导致工业产品产销能力的下降。
在前述三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均出现下滑,其中,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下滑程度最大,工业总产值从13年10月的1.46万亿美元降到15年6月的1.31万亿美元,降幅达8%。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各行业PPI波动幅度也最大。
具体到各行业成本提高程度,则会随着用油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从历次石油危机来看,燃料相关产品及动力、化工及相关产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相关行业PPI同比涨幅最大,纸浆及纸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行业PPI同比涨幅相对较小。
2)油价的上涨通过价格输入效应和收入转移效应传导使得CPI走高,进而抑制投资和消费。
一方面,由于原油在CPI中占有重要权重,国际油价走高,影响国内油价及相关石油化工产品成本增加,直接作用于一篮子商品。同时,油价通过PPI产业链向下传导,柴油、煤油、燃料油等工业制品成本增加,随后金属制品、塑料等价格也会因此上涨,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陆续上涨,从工业领域生产劳动成本到商品服务业领域消费价格最终都会上涨。从而引发投资、产出的下降。
另一方面,油价的上涨,使得OPEC等石油输出国获得大量的石油美元,货币资金流动性提高,直接导致通胀的产生。而对于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使得真实货币余额减少,消费者会增加对其他产品的替代需求,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带来社会需求增加,引发通胀。
CPI与个人消费和投资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对个人消费的作用很快呈现。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13年至14年,美国CPI同比由6.2%上升至11.0%,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增速由4.95%降低到-0.84%,固定资产投资由13.39%降低到6.38%。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从时间效果来看,CPI的上涨会立马对个人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而对于投资的作用会有一些时滞。
2、产业价值链层面
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链中,上游的原油价格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根据工业生产流程,原油产业链一般包括:原油开—炼油—化学工业—纺织、机械行业。原油价格随着产业链逐渐传导,同时从上游到下游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价格传导作用逐渐减弱。
全球原油市场是一个供给高度集中的市场。OPEC、美国、俄罗斯几乎决定了全球原油的供给价格。随着产业链向下移动,行业集中度逐渐减弱,炼油行业一般集中于大型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垄断定价能力,能够有效的把油价向下传导,表现为原油与油气开行业和燃料动力等价格走势较为一致。
产业链中下游相对分散,竞争激烈,议价能力较弱。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下游包括化学工业、纺织业以及机械行业等,随着产业链向下移动,行业集中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原油价格的变化只部分转化为化学工业价格,更为下游的机械工业等更多的受投资端和消费的影响,石油价格传导力度有限。
因此,从产业链传导来看,随着产业链下移行业集中度降低,价格传导作用减弱,行业影响减弱
人民币意外贬值 新一轮汇率大战谁是赢家
原油价格大涨,?三桶油?上半年日赚超10亿!相关概念股走势如何首先是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其次就是上升到一段峰值的时候会呈现出下降,再者就是只要等到对应的世界范围内的局势足够稳定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原油价格下跌,另外就是三桶油的投资者会加大对于三桶油的股票的长期持有。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原油价格大涨,?三桶油?上半年日赚超10亿!相关概念股走势如何。
一、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
首先就是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 ,对于三桶油而言又与对应的原油价格上升所以对应的成品油价格也会上升,这对于三桶油而言营收会提升所以更多的投资者对于三桶油的股票走势更加有信心。
二、上升到一段峰值的时候会呈现出下降?
其次就是上升到一段峰值的时候会呈现出下降 ,等到对应的三桶油的股票价格上升到一定峰值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样子是符合对应的股票市场的一个发展规律的。
三、只要等到对应的世界范围内的局势足够稳定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原油价格下跌?
再者就是只要等到对应的世界范围内的局势足够稳定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原油价格下跌 ,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个别地区而言在年底的时候可能会局势稳定,所以对应的原油出口量会增多。
四、三桶油的投资者会加大对于三桶油的股票的长期持有?
还有就是三桶油的投资者会加大对于三桶油的股票的长期持有 ,对于三桶油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始终对于这些公司的营收能力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因为他们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高频消费品。
三桶油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多渠道的政策释放。
战争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汇率继续小幅贬值,从周线图上看,已经是连续第五周小幅贬值了,这种走势近年来罕见。截至12月8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下跌0.15%,报6.4179,创2011年来最低收盘水平。离岸人民币也跌逾百点,跌幅0.19%,报6.4861。自8月11日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后,全球媒体为之惊呼。那么。美国是如何操作汇率这一国际战略的最有力的武器呢?我在最新出版的《郎咸平说: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一书中针对11年至今的三次汇率大战给予了全面的分析。
我们看看从2014 年到现在,主要国际货币相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我们反倒是最坚挺的,只贬值了5.5%,还有很大的贬值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大家不要从简单的进出口数据看汇率,因为汇率从来不是由简单的经济数据决定的,它是最直接的政治!
举例,19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让我们贬值,我们没有听,坚持汇率稳定,帮助东南亚国家度过危机。2003 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美国又逼迫我们升值。理由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抢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致使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威胁称若人民币不升值30% ~ 40%,将通过立法征收中国进口商品27.5% 的关税。最终人民币升值了。因此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汇率是美国手中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配合它自己的国际战略的。
从13 年3 月开始编撰以来,美元指数就是反映美元汇率的晴雨表。下图中可以看出,从1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经过了两轮完整波动,现在是第三轮,美元指数正在冲高的过程中。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条简单的线,每一个周期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掠夺。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分析这三轮汇率大战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轮汇率大战(11—1999 年),打击拉美能源出口型国家
第一步(11—19 年),美元贬值27%,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
从11 年8 月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到19 年底,美元指数贬值了27%。大宗商品如石油、贵金属、基础原材料等价格飞涨。以石油为例,10 年原油1.8 美元一桶,14 年每桶10 美元,19 年每桶20 美元,1980 年每桶突破30 美元。这个时期,拉美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经济一片辉煌,以墨西哥为例,10 年代墨西哥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
同时,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10 年初美元利率只有4%,19 年达到11.2%。不要以为11.2% 的利率很高,10 年美国通胀率最高达13.5%,同期美国国债利率为11%,这意味着即使购买债券每年也会损失2.5%。正是由于美元的低利率,以墨西哥为首的拉美国家大举借入美元,墨西哥在这一时期债务总额增长近20 倍。
第二步(19—1985 年),美元升值54%,利率大幅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回流。
19 年底,美元指数从95 点一路上升,到1985 年的146 点,上升54%。19 年,保罗·沃尔克任美联储以来,不断提高利率,1981年6 月,联邦基准利率调升到21.5%。一年后的1982 年7 月,美国通货膨胀率从13% 下降到4%。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原油价格从原来的30 多美元一桶一路跌到1986 年的10 美元一桶。同时美元大规模回流,原因是美股回报节节攀升。道琼斯指数从19 年底的850 点一路上升到1985年底的1500 点,1987 年达到2000 点。
美元回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给拉美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墨西哥首先爆发危机。1982 年8 月12 日,墨西哥因外汇储备不足,无法偿还到期的268.3 亿美元的公共外债,宣布无限期关闭汇兑市场。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金融业的拉美债务危机。1982 年底,整个拉美地区的外债余额超过3000 亿美元,其中阿根廷就占930 亿美元。1983 年,阿根廷需要将货物和劳务出口的54% 专用于支付外债利息;巴西需要40% ;墨西哥需要35% ;智利和秘鲁大约各需要33%。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第三步(1985 —1999 年),开出私有化药方,美元重新开始贬值。
1985 年10 月,以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为由,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在韩国汉城召开的IMF 和世界银行第40 届年会上提出了“贝克”。该要求,拉美国家必须私有化能源、铁路、航空、通信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同时将自然、基础设施私有化,实行彻底的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1990 年,美国、IMF 和世界银行联手,利用的附加条件落实了这一措施,强制拉美国家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
拉美国家大规模的私有化自此开始。1988 年,卡洛斯·萨利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后首先掀起私有化浪潮,新拍卖酒店、航空、钢铁、制糖等国企。1990—1999 年,整个拉美500 强企业中,外资企业由1990年的149 家增加到1999 年的230 家。
我们以阿根廷为例。在1989 年改革前,阿根廷掌握着电信、石油、银行等主要大企业。十年后,阿根廷几乎卖光了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包括开油气、通信、电力、公用事业以及核电站,甚至还有港口、码头、飞机场、火车站。国家掌握的仅剩下国家银行、造币局和电视台等少数企业。在1989—1999 年间,阿根廷 10 家最大企业中,有 7 家是跨国公司控股;全国 100 家大企业中,以阿资为主的企业仅剩 7 家。2000 年,跨国公司已控制阿根廷出口总额的 90.4% 和进口总额的 63.3%。1999 年阿根廷最大的国有企业——石油矿藏局 98.02% 的股份被卖给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后,阿根廷90% 的燃料供应掌握在 4家外国公司手里。
在私有化进程期间,拉美社会危机一再恶化。比如很多国家供水基础设施私有化后,水价连续20 年上涨,超过一半的居民消费不起日用水。
第二轮汇率大战(1986—2001 年),打击资本进口型国家
第一步(1986—1996 年),美元贬值27%,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美元利率稳定在4% 左右。
从1986 年开始,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美元指数从1986 年初的120 一路下跌到1996年底的88,下跌了27%。年6月30日,泰国宣布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中美元份额占了80% 以上,日元11% ~ 13%,其他货币不超过10%。显然,泰铢对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维持在1 美元兑换25 泰铢左右的水平。由于美元贬值,泰铢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下降,提高了泰国的出口竞争力,推动了泰国经济发展。在此期间,泰国GDP 以每年超过8% 的速度增长,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亚洲奇迹。1986—1994 年,泰国制造业出口年增长30%,制造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由36% 上升到81%,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从22% 增加到29%。同时,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1993—1996 年,泰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近400%。
因为这一时期美国正在收割拉美的胜利果实,同时打击能源出口国苏联,所以这段时期大宗商品没有大幅涨价,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在每桶20 美元之下。
第二步(1996—1998 年),美元升值20%,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美元利率维持在3% 左右。
从1996 年开始,美元开始进入升值周期。美元指数从1996 年1 月的86 点一路上升到19 年7 月的95 点,涨幅10.5%。泰铢汇率也紧跟美元不断走强,出口竞争力随之削弱。1996 年,泰国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4% 下降到3%。出口下降导致泰国逆差迅速扩大,贸易赤字达到162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超过8% 的警戒线。当时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为3%。为了弥补大量的贸易赤字,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求,泰国借入大量外国资本,而且大量流入了泰国的房地产、股票市场。1996 年泰国借入外债达930 亿美元,和1992 年比翻了一番,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 年3 月,索罗斯等金融大鳄断定泰国不能继续维持原来的汇率,于是发起第一轮猛攻。19 年7 月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7月11 日,菲律宾宣布放弃固定汇率,8 月14 日,印尼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爆发。与此同时美元继续升值,1998 年8 月达到104 点,比1996 年1 月上涨了20%。金融危机在东南亚更大范围全面爆发,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土崩瓦解。
第三步(1998 —2001 年),开出私有化药方,收割胜利果实。
危机发生后,东南亚诸国向IMF 求助。IMF 开出的条件很简单,要可以,必须同意三个条件:削减开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其中最后一条私有化国企,让东南亚国家的命脉产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矿产、电信等统统私有化,国家的经济控制权掌握在了以美国公司为首的跨国公司手中。例如,金融危机后的1998 年,印尼12 个主要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包括电信、矿、水泥等支柱行业国企。金融危机后的20 个月内,西方跨国公司在东南亚进行了186 起并购,这是50 年来东南亚最大规模的资产转移,东南亚国家经济腾飞的成果完全被西方跨国公司窃取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东南亚金融危机本来完全可以避免。19 年7 月,金融风暴首先从泰国开始,8 月7 日,IMF 在东京召开了会议,会议决定每个主要亚洲国家都出10 亿美元,最后凑了170 多亿美元贷给了泰国。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了,那么IMF 做得还算挺好,可问题是这170 多亿美元是附带条件的,而且这个条件是致命的。美国要求泰国如果接受这笔借款,就必须公开中央银行的表外负债。美国这么神通广大,会不知道泰国有多少负债吗?结果泰国只好公布自己的表外负债为234 亿美元。于是所有投资者都明白泰国已经没钱了,即使把这170多亿借给它也是不够的。你是投资者你会做什么呢?当然是首先把自己的钱提出来,避免更大的损失,于是泰国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并快速蔓延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当时日本提供了泰国海外借款的54%,提供了印尼海外借款的39%,提供了马来西亚海外借款的36%。规模决定了一旦发生危机,日本银行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日本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日本必须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它提出不要条件,直接援助,并提议成立一个1000 亿美元的亚洲担保基金。1000 亿美元救泰国绰绰有余,但是美国财政部和IMF 严厉反对这个,用尽各种手段阻挠这个提案的实施。日本最终因对抗不了美国而不得不放弃,挽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后一丝机会被美国熄灭。说到底,只有爆发危机才能在东南亚推销“经济改革”的三把火,才能趁火打劫。
第三轮汇率大战(2001—),同时打击能源出口型、资本进口型国家
第一步(2001—2014 年),美元贬值36%,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元利率下跌。
从2001 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创下了1981 年以来“最为猛烈的降息轮回”。美元指数从2001 年底的110 点开始回落,一路下跌到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70 点,36% 的降幅可谓史无前例,带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美元利率可以忽略不计,基本是0.3% 左右,2008 年之后又降到0.25%。2001 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0.61 万亿美元,2008 年是2.26 万亿美元,经过几轮量化宽松,2014 年底已经达到4.5 万亿美元。这就完成了向全球撒美元的步骤。
随之而来的是能源价格一路飙升,以原油为例,2003 年初破30 美元每桶,2004 年9 月连破40 美元、50 美元每桶,2005 年6 月 60 美元每桶、8 月70 美元每桶,2007 年90 美元每桶,2008 年7 月14 日达最高点147.27 美元每桶。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秘鲁、哥伦比亚、沙特等十个主要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直接受益。
由于美元的廉价,各新兴经济体开始大规模借入外债来发展经济。据IMF 统计,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海外发债规模出现了急剧飙升。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测算,2014—2018 年,所有新兴国家需要展期的企业债务将达到1.68 万亿美元。如印度的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例从2009 年的23% 上升至2013 年的30%,超过25% 的国际警戒线。如果美元进入升值通道,新兴经济体债券展期成本将显著上升,债务风险将扩大。
第二步(2014—2015 年),美元升值20%,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下一步如果开启加息,美元利率将进入快速上升渠道。
2014 年10 月,美国停止量化宽松,进入升值周期。2014 年1 月1日至2015 年8 月31 日,美元指数上涨19.7%。加上美国股市好转,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总量达到9402 亿美元,是2008—2009 年金融危机时的两倍。摩根士丹利用“麻烦十国”来形容十个因此面临最大风险的经济体货币: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泰铢、新加坡元、新台币、智利比索、哥伦比亚比索、俄罗斯卢布、韩元、秘鲁索尔。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指数下跌43.7%。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创16 年新低,这将对“原料十国”带来严重打击。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正陷入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的最长衰退期,仅2014 年一年,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就贬值了35%。拉美地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陷入恶性通胀,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经济正在崩溃。投资者几乎确定委内瑞拉会对其美元债务违约。哥伦比亚因为石油和煤炭价格下跌而问题重重,在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的12 个月内,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汇率贬值了36%。
第三步,收割胜利果实。美国不会把同一个战略用两次,但是很可能会大举收购危机地区的廉价资产,美国的企业已经准备好了,就看美联储什么时候出手。
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有4.5 万亿美元负债,同时美国股市不断高涨,上市公司手中现金非常充沛,2014 年仅仅回购股票和红利派发就超过1 万亿美元。穆迪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 年5 月,美国前50 大企业持有1 万亿美元的现金,全部上市企业持有1.73 万亿美元现金。这些钱64% 都存放在海外,约1.1 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有了高股价,在需要收购的时候也很容易就能拿到更多的现金。因此现在的美国企业已经磨刀霍霍,只等美联储加息以后其他国家的危机到来。
望纳~
2012年油价每升多少元
石油是大国争夺的也是现代兵器的动力能源,石油给20世纪的世界和战争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军共消耗油料1300多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投人战争的人力物力数量更大,军用油料消耗达3亿多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多倍。而战后的高技术战争如英阿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索沃战争,耗费的油料更是惊人。
延展阅读:回顾数次战争对原油的影响
1、第四次中东战争(13.10.03-13.10.22)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
2、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隔4年多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段时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滞涨"。从以后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东产油区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油价的脉冲式上涨,当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将会明显下跌。
2012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四涨四跌”格局。
3月20日,国内汽、柴油供应价格刷新历史最高值。北京、上海等全国大部分地区93号汽油突破8元,国内油价进入“8时代”。
过5月10日、6月9日和7月11罕见“三连跌”,油价趋近3年前水平,其中90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降到6.45元/升,0号柴油降至6.76元/升,成品油价格重回“6元时代”。
8月10日和9月11日,成品油价的两次连续上涨,部分地区甚至“触8”。
11月16日凌晨,成品油价格调整在历经10月份,经过本次调整,“北上广深”4地 93号汽油将退回“7元时代”。
石油(petroleum, oil),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具有天然的产状,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2012年开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实际上,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 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的1/4和最终可储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