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海科化工集团的集团子公司

2.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简介

3.低碳产业的注意问题

4.塑料的主要成分

5.常用塑料种类都有哪些

6.化工行业分类:化工行业有哪些类别

7.化工厂主要生产什么

聚碳酸酯的价格走势图_聚碳酸酯原油价格关系

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产业链概况

改性塑料行业上游主要包含各种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产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改性塑料经过注塑挤出可以用于电动工具、 汽车 、家电等行业。

改性塑料行业产业链

2、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

改性塑料产品众多,但从原料来看主要集中于原油、天然气的下游化工产品,拥有上游行业一体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世界上主要改性塑料厂商是以杜邦、巴斯夫、帝斯曼、韩国三星等为代表的国际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游一体化的大型化工企业,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改性塑料行业全景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

(2)中国

目前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企业家数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总体来看,国内高端改性塑料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国际大型化工企业在国内生产;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部分集中于模仿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市场,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部分企业在初步具备一定规模或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拓展高端产品市场;未来,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市场竞争预计将日趋激烈,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技术水平预计将不断提高。

3、行业技术水平

改性塑料在保持塑料原有优良性能的同时,又克服了普通塑料的缺点,在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终端产品的成本,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在 汽车 等产品的轻量化、低成本、美观舒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高,改性塑料在电动工具、 汽车 、电子电气、家具、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各行业的主要材料之一,如硬质 PVC代替木材、改性 PE 代替藤条、电镀级 PC/ABS 合金代替金属等。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部分产品综合性能超越钢铁等材料,实现对其他材料的有效替代,但整体来看,我国改性塑料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行业内主要产品依然以技术和工艺要求相对较低的普通产品为主。

4、行业发展趋势

(1)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不断增长

随着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宽;如硬质 PVC 替代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意大利 Latis.P-A 公司研制出的一系列新型高硬度复合材料可回收利用,并可代替铝合金。一些工程塑料的应用已不再限于航天军用,而是普及到民用领域,如电子产品、包装材料、 汽车 等领域。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像聚碳酸酯(PC)、聚邻苯二酰胺(PPA)等工程塑料应用日益广泛。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更是刺激了其在 汽车 及运输行业中的大量使用。随着改性塑料应用范围和应用量的增长,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及市场空间也将持续增长。

(2)国内企业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从目前改性塑料的整体市场来看,国际主要的化工生产企业占据了主要的中高端产品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则主要集中于通用型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但是,近年来有部分国内企业通过其技术研发和市场经验的积累,逐步在一些细分高端市场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并不断开拓高端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扩大业务规模。

从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来看,差异化、特色化及国际化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改性塑料下游行业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且仍在不断的拓展之中。因此,虽然国际大型化工企业在整体上占据竞争优势,但国内部分企业用差异化、特色化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研究新的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新的改性塑料应用领域,快速开发满足新需求的材料,在细分市场领域迅速形成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产品类别,从而实现发展壮大。此外,充分利用全球的研发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也已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

(3)通用塑料工程化

工程塑料拥有优异的性能,随着国内 汽车 、电子电气、通讯和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塑料需求大幅上升。随着改性设备、改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占塑料行业的 90%以上的通用塑料通过改性提高了强度、耐热性等指标,具备了工程塑料的性能,并已经抢占了部分传统工程塑料的应用市场。改性通用塑料在价格及产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通用塑料改性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应用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传统工程塑料也通过改性技术不断提升、改善其性能,以适应下游行业对材料更高的性能要求。

(4)国内企业逐步向高端发展

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塑料加工业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均提出了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力争在材料功能化、绿色化及环境友好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塑料成型装备的研发;紧紧围绕高端化,加快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比例。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部分企业在初步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拓展高端产品市场。

(5)制造自动化、智能化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生产装备水平普遍较低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端产品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持续提升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目录

第1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报告范围界定

1.1.1 改性塑料行业研究背景

1.1.2 改性塑料行业定义

1.1.3 改性塑料行业产品分类

1.1.4 改性塑料行业生产特点

1.1.5 改性塑料行业数据统计标准

(1)改性塑料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2)改性塑料行业统计方法

(3)改性塑料行业数据种类

1.2 改性塑料行业经济地位分析

1.2.1 改性塑料行业在塑料工业中的地位

1.2.2 改性塑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 改性塑料行业原材料市场分析

1.3.1 改性塑料行业产业链简介

1.3.2 改性塑料行业原材料市场分析

(1)通用高分子树脂行业分析

(2)工程塑料市场分析

(3)塑料改性剂市场分析

1.3.3 改性塑料原材料市场影响分析

第2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环境

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1.1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1.2 行业相关政策规划及解读

2.1.3 政策环境对改性塑料行业的影响

2.2 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2.2.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分析

(2)国际宏观经济预测

2.2.2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内宏观经济现状分析

(2)国内宏观经济预测

2.2.3 行业与宏观经济关联性分析

2.3 行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2.3.1 全国对外贸易概况

2.3.2 发达经济体贸易壁垒分析

(1)欧盟颁布“史上最严禁塑令”

(2)美国多个大洲实行“禁塑令”

2.3.3 中美贸易战对行业影响分析

2.3.4 贸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2.4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4.1 改性塑料行业技术水平现状

2.4.2 改性塑料行业技术专利分析

(1)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

(2)行业专利公开数量分析

(3)主要专利申请人分析

(4)热门专利技术分析

2.4.3 改性塑料新技术介绍

2.5 行业 社会 环境分析

2.5.1 改性塑料行业环境保护问题

第3章:全球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分析

3.1 全球改性塑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3.1.1 全球改性塑料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1.2 全球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全球改性塑料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2)全球改性塑料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3.2 全球主要改性塑料企业发展情况

3.2.1 A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经营业绩

(3)企业中国市场布局

3.2.2 B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经营业绩

(3)企业中国市场布局

3.2.3 C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经营业绩

(3)企业中国市场布局

3.2.4 D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经营业绩

(3)企业中国市场布局

3.3 全球改性塑料行业发展预测

第4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4.2.1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1)全国改性塑料行业供给分析

(2)全国改性塑料产量分布情况

(3)主要企业改性塑料生产情况

4.2.2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1)改性塑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主要企业改性塑料销售情况

4.3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4.3.1 改性塑料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4.3.2 改性塑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4.3.3 改性塑料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4.3.4 改性塑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4.4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4.4.1 改性塑料行业五力分析

(1)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2)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3)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4)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5)替代品威胁分析

(6)竞争情况总结

4.4.2 改性塑料行业核心竞争要素分析

4.4.3 改性塑料行业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4.5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特征总结

4.5.1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5.2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第5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细分产品前景预测

5.1 行业产品结构特征

5.2 改性PP市场前景预测

5.2.1 PP市场现状分析

(1)PP产能产量分析

(2)PP消费量分析

(3)PP消费结构分析

5.2.2 改性PP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P生产情况分析

(2)改性PP消费量分析

(3)改性PP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P消费量预测

5.3 改性ABS市场前景预测

5.3.1 ABS市场现状分析

(1)ABS产能产量分析

(2)ABS消费量分析

(3)ABS消费结构分析

5.3.2 改性ABS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ABS生产情况分析

(2)改性ABS消费量分析

(3)改性ABS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ABS消费量预测

5.4 改性PS市场前景预测

5.4.1 PS市场现状分析

(1)PS生产情况分析

(2)PS消费量分析

(3)PS消费结构分析

5.4.2 改性PS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S生产情况分析

(2)改性PS消费市场分析

(3)改性PS消费前景预测

5.5 改性PC市场前景预测

5.5.1 PC市场现状分析

(1)PC产能产量分析

(2)PC消费量分析

(3)PC消费结构分析

5.5.2 改性PC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C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C生产规模分析

(3)改性PC消费市场分析

(4)改性PC消费量预测

5.6 改性PA市场前景预测

5.6.1 PA市场现状分析

(1)PA产能产量分析

(2)PA生产企业分析

(3)PA消费量分析

(4)PA消费结构分析

5.6.2 改性PA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A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A生产规模分析

(3)改性PA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A消费量预测

5.7 改性PBT市场前景预测

5.7.1 PBT市场现状分析

(1)PBT产能产量分析

(2)PBT生产企业分析

(3)PBT消费量分析

(4)PBT消费结构分析

5.7.2 改性PBT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BT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BT生产规模分析

(3)改性PBT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BT消费量预测

5.8 改性PET市场前景预测

5.8.1 PET市场现状分析

(1)PET产能产量分析

(2)PET生产企业分析

(3)PET消费量分析

(4)PET消费结构分析

5.8.2 改性PET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ET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ET生产规模分析

(3)改性PET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ET消费量预测

5.9 改性POM市场前景预测

5.9.1 POM市场现状分析

(1)POM产能产量分析

(2)POM生产企业分析

(3)POM消费量分析

(4)POM消费结构分析

5.9.2 改性POM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OM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OM生产规模分析

(3)改性POM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OM消费量预测

5.10 改性PPO市场前景预测

5.10.1 PPO市场现状分析

(1)PPO产能产量分析

(2)PPO生产企业分析

(3)PPO消费量分析

(4)PPO消费结构分析

5.10.2 改性PPO市场前景预测

(1)改性PPO生产企业分析

(2)改性PPO消费规模分析

(3)改性PPO消费结构分析

(4)改性PPO消费量预测

第6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应用市场分析

6.1 改性塑料应用市场结构分析

6.2 家电市场改性塑料需求前景预测

6.2.1 改性塑料在家电行业的应用分析

6.2.2 家电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1)家电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2)四大家电市场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6.2.3 家电用改性塑料市场企业分析

6.2.4 家电用改性塑料市场前景预测

(1)家电市场前景预测

(2)家电用改性塑料市场预测

6.3 汽车 行业改性塑料需求前景预测

6.3.1 改性塑料在 汽车 行业的应用分析

(1)塑料在 汽车 应用情况分析

(2)改性塑料在 汽车 应用情况分析

6.3.2 车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6.3.3 车用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析

6.3.4 车用改性塑料市场前景预测

6.4 电线电缆行业改性塑料需求前景预测

6.4.1 改性塑料在电线电缆行业的应用分析

6.4.2 电线电缆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6.4.3 电线电缆用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析

6.4.4 电线电缆用改性塑料市场前景预测

6.5 节能灯行业改性塑料需求前景预测

6.5.1 改性塑料在节能灯行业的应用分析

6.5.2 节能灯用改性塑料市场容量分析

6.5.3 节能灯用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析

6.5.4 节能灯用改性塑料市场前景预测

6.6 改性塑料在其他产品中的需求前景预测

6.6.1 改性塑料在电动工具领域应用前景

6.6.2 改性塑料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前景

6.6.3 改性塑料在玩具产品领域应用前景

6.6.4 改性塑料在办公设备领域应用前景

第7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 改性塑料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7.2 改性塑料行业重点企业个案分析

7.2.1 A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业务情况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2 B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业务情况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3 C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业务情况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4 D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业务情况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5 E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主要业务情况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8章: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融资分析

8.1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1.1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8.1.2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2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投资分析

8.2.1 改性塑料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2)产品认证壁垒

(3)技术

(4)其他

8.2.2 改性塑料行业投资风险

(1)政策风险

(2)技术风险

(3)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5)关联产业风险

(6)产品结构风险

(7)其他风险

8.2.3 改性塑料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8.2.4 改性塑料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1)行业投资前景

(2)行业投资机会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的集团子公司

塑料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为了改进塑料的性能,还要在高分子化合物中添加各种材料,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

通过观察塑料的外观,可初步鉴别出塑料制品所属大类: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或弹性体。

一般热塑性塑料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类。结晶性塑料外观呈半透明,乳浊状或不透明,只有在薄膜状态呈透明状,硬度从柔软到角质。无定形一般为无色,在不加添加剂时为全透明,硬度从硬于角质橡胶状(此时常加有增塑剂等添加剂)。

热固性塑料通常含有填料且不透明,如不含填料时为透明。弹性体具橡胶状手感,有一定的拉伸率。

扩展资料

塑料的成型加工是指由合成树脂制造厂制造的聚合物制成最终塑料制品的过程。加工方法(通常称为塑料的一次加工)包括压塑(模压成型)、挤塑(挤出成型)、注塑(注射成型)、吹塑(中空成型)、压延等。

塑料包装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抗冲击性好、透明、防潮、美观、化学性能稳定、韧性好且防腐蚀等优点,在包装领域广泛取代了金属、木材、纸张、玻璃、皮革等,因此,塑料包装对减轻我国的、能源压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塑料包装材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其自然降解时间长,有的长达100年以上。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长期存在下去。

百度百科-塑料

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简介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始创于1988年,是以石油炼制为主的石油化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7年2月14日,在英国伦敦证券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英国伦敦交易市场的中国化工企业。股票代码HAIK 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ORD USD0.002(DI)

公司始终按照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主导产品名牌化、市场营销国际化的目标发展,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影响力随着市场的扩张而快速提升,海科品牌正以高速成长之势走向国际舞台。凭借扎实的管理和良好的业绩,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化工企业100强、山东省质量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信息化示范企业、山东省财务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并通过了国家级火炬。

公司主要从事汽油、柴油、液化气、石油焦、蜡油、重油、丙烯、硫磺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主要拥有常减压装置两套、重催装置、催化装置、焦化装置、加氢装置、制氢装置和气分装置,装置设计配套合理,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年综合加工能力500万吨,产品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国内第三家取得了汽油、液化气生产许可证的地炼企业。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立式油炉燃烧水焦炭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催化装置掺炼焦化蜡油、催化氧化污水脱硫、异丙醚提高汽油辛烷值技术都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2006年3月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将安全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在原有的环保设施的基础上,新建硫脲装置、50t/h湿式氧化法脱硫装置、200t/h污水处理装置、酸性水气提等环保装置,2009年5月200t/h中水回用装置的投用,使海科成为全国第一家污水零排放企业,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并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公司地处东营市规划的工业园区——史口工业园内,公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运输条件,距离首都北京400公里,距国家一级开放口岸—东营港约100公里。东营市海陆空纵贯结合的立体交通网必将为大家的到来提供优质便利的交通

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始建于2002年9月,是海科集团下属的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新型精细化工企业,位于胜利工业园区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药用辅料生产许可证并连续生产医药级丙二醇的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碳酸二甲酯、丙二醇、碳酸丙烯酯、二氧化碳、异丙醇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烟草、化妆品、涂料、油墨等领域,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并以其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和真诚的服务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现拥有45000吨/年碳酸二甲酯和36000吨/年丙二醇装置、54000吨/年碳酸丙烯酯装置、10000吨/年二氧化碳装置、3万吨/年异丙醇装置。

新源公司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凝聚和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大专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拥有《一种改进的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等四个国家发明专利使用权,2005年3月被确认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为公司走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了坚实的基石。

公司自建立以来,严格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运作,已经通过ISO9000、ISO14000、OHSMS18000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生产许可证,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海科胜利电化有限公司

是海科集团下属的以盐化工为主的企业,位于东营市东城南工业园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现有固定资产1.8亿元,员工32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2人,拥有40000公亩的盐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公司主要生产30%液体烧碱、96%、99%固片碱、液氯、高纯盐酸、次氯酸钠等产品。公司拥有山东省第一套国产化离子膜烧碱装置。

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 企业先后被评为:市用国际标准工作先进单位、市诚信经营单位、市企业管理优秀单位、省计量确认合格单位、省高新技术企业、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公司始终坚持“遵纪守法、居安思危、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方针,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东营天东生化工业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2年,是专业生产黏多糖的生物制药企业。2000年10月被山东省科技厅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同年12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12月通过了肝素钠认证,2004年8月取得肝素钠药品生产许可证,2005年7月取得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钠美国FDA的DMF注册号18452(国内首家),同年10月取得EDQM依诺肝素钠的COS文件的接收确认,2005年12月肝素钠通过GMP认证,2006年1月取得了依诺肝素钠原料药药品生产许可证。2007年3月伊朗卫生部针对我们的依诺肝素钠产品进行了现场审计并于5月获得伊朗GMP证书。2007年6月通过了EDQM的现场审计。2007年10月我们获得了达替在美国FDA的DMF的注册号20905。2008年3月12日获得了EDQM依诺肝素钠检查证书。

通过十多年的生产与探索,我们在肝素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自营进出口与外贸代理于一体的营销网络,并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团队,成为国内专业的肝素类产品生产厂家。

东营市海科气分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2004年,是以丙烯生产为主的化工企业,是海科集团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之间的纽带。

公司所拥有的气分装置,利用海科化工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丙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实现了集团公司内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了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

丙烯结构式为CH3-CH=CH2,为一种无色气体,带有甜味,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可形成具爆炸性的混合物,为需求规模仅次于乙烯的重要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丙烯最主要是作为聚丙烯的原料,约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次用于生产丙烯睛、环氧丙烷、丙烯酸、丁辛醇、苯酚、环氧氯丙烷、乙丙弹性体等下游产品。丙烯在医用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上供不应求,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我公司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液化石油气含有30%-35%左右的丙烯,如果将此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是一种低级利用。用气体分馏工艺将丙烯分离出来,作为化工基础原料,是一种充分利用的较佳选择。

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

是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控股子公司,是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氯碱化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本4亿元。股东有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鑫都集团有限公司和东营市金达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经济开发区,紧邻黄河三角洲最大港口——东营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主要经营汽油、柴油、蜡油、液化气、石油焦、环氧丙烷、烧碱、多元醇酯、聚碳酸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公司在建项目有120万吨/年重质油综合利用、100万吨/年油品精制、50万吨/年轻质油改质三个项目,项目非原油一次加工,属原油深度加工和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9.5亿元,预计2009年12月份投产运行。

作为首家进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海科瑞林公司的发展建设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多次就本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发展规划、进展速度召开专项会议,使得项目在规划、设计、环保、土地、建设、招标、政策等各方面进展异常顺利。海科集团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扬“学习、现代、速度、精细”的企业精神,加快实施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海科集团年产值300亿元、利税26亿元的发展目标。

海林商贸

低碳产业的注意问题

一、聚碳酸酯(PC/防弹玻璃胶)高透明性,非结晶性热塑性塑料。

优点:1、具有高的机械强度,耐冲击,耐疲劳性,有很好的韧性和抗懦变性;2、透明性高、无毒无味易染色;3、耐候性、耐热性好,绝缘性佳;4、成形收缩率低(0.5%~0.7%)、尺寸稳定性好。

缺点:1、耐溶剂性差;2、有应力开裂现象;3、长期浸在沸水中易水解;4、疲劳强度差。

二、聚氯乙烯(PVC)透明、未加可塑剂前,PVC为一坚硬之塑料,耐湿性佳,但亦被酮类、酯类溶剂分解。

优点:1、尺寸安定性佳;2、低成本;3、耐候性佳;4、加不同比例之可塑剂,可轻易调整软硬度。

缺点:1、耐化性差;2、耐温性差;3、密度较一般塑料类为高;4、热分解后会产生氯化氢。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透明性,非晶体聚合物,92%光线穿透率,热变性温度介于74°C~102°C间。

优点:1、高光学透明性;2、耐候性好、刚硬、易染色。

缺点:1、耐化学性差;2、长期使用温度最高93°C;3、应力集中处易碎化。

四、聚苯乙烯(PSGPS硬胶)透明,非晶体聚合物,成型后收缩率小于0.6,低密度特性使产量大于一般料之20%到30%。

优点:1、成本低;2、透明可染色;3、尺寸安定特性;4、高刚性,耐水耐药品性佳、绝缘性佳。

缺点:1、不耐冲击,易碎裂;2、耐温差。

五、液晶聚酯 (LCP )为半芳香族聚酯,具高强度、高弹性率、低线性膨胀率

优点:1、流动性高 2、尺寸安定性佳 3、耐溶剂性 4、高机械强度 5、难燃性

缺点:与流动方向垂直之机械物性较差。

扩展资料:

塑料材料特性

〈1〉 耐化学侵蚀

〈2〉 具光泽,部份透明或半透明

〈3〉 大部分为良好绝缘体

〈4〉 质量轻且坚固

〈5〉 加工容易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

〈6〉 用途广泛、效用多、容易着色、部分耐高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

绿色环保一直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并不是因为低碳概念的兴起而刚刚产生,任何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都意味着新商机的诞生。然而,不能不引起注意的是,概念到现实总是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如今在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通过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用以限制不符合能耗、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技术壁垒。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规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因此,发达国家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是无可争辩的。我国也频频遭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围堵。有专家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了汇率之后影响外贸的第二大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内低碳概念的提出,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产品必然要遭到淘汰。而我国的产品出口仍大量依赖产品的初级加工,客观上,对我国外贸出口构成了一定影响。但是,绿色贸易壁垒有别于关税壁垒,是把双刃剑。虽然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具有隐蔽性、歧视性的特点,并将对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国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企业加强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企业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以加工制造为主体的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我国中小企业应当未雨绸缪,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国际竞争水平,以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我们一边在享受着外商投资企业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去面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

如今,中国内地再次吹响了产业转移的号角,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要谨防产业转移成为污染转移的借口。地方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不因为眼前经济利益、个人政绩考虑,而忽视了对污染的把控,破坏当地环境。此举不但不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相反会因环境破坏,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果产业转移仅仅是把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从发达地区转移至落后地区,此举虽然从短期来看解决了地方招商引资问题和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高耗能企业的安置问题,但其实只是把高碳从左手交到了右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发展低碳、淘汰过剩产能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将会增加就业压力,并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动荡。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有步骤的实施低碳策略,且不可一拥而上、一蹴而就。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可能还会相对增加,但是这种增加还是一种合理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会有所增加。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还不能脱离高碳发展的模式,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力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使得产品更加符合“低碳时代”要求。 低碳经济不单纯指某个行业的低碳发展,更是产业上下游的低碳协调发展,如果把下游的耗能转移到上游,还能算是发展低碳吗?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各大厂商都迎合着潮流打出了低碳、环保的电动汽车牌,仿佛谁若是没有两个电动汽车产品便就会被市场淘汰一样。各大媒体也将焦点对准了电动汽车,一时间,仿佛不买电动汽车便构成了低碳经济的绊脚石,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最大特点是能源替代。诚然石油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电动汽车就真的能降低碳排放吗?

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而同时,火力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70%以上。加之目前我国煤炭发电平均效率只有35%,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无异于增加电力消耗,同时也就意味着增加碳排放量。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电力将更为紧张。而在风能、核能发电尚在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势必将增加能源供需紧张形势,相反不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布局。

对于来说,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更需要解决源头问题。以电动汽车为例,用煤炭替换石油的作为并不可取,电动汽车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锋的前提是解决电力问题,否则,前景并不乐观。 自然碳捕获:海水、绿色植被都是蓄碳池体系的组成部分,现今地球的海水里充满了远古时代的碳,其总量大约有35万亿吨。而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地球上的原始森林也吸进了数万亿吨的二氧化碳。被植物所捕获到的大多数二氧化碳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都演变成更加固定的地质形态,包括石灰石、页岩,也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直到大约500年前,这种自然碳捕获的过程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碳的循环在当时达到了一定的平衡:腐烂的植物或者火焰每排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森林或海洋就会重新吸收一个同样的分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七十。然而,从公元1500年开始,这种平衡被逐渐打乱。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对木材的需要耗尽了森林,地球吸进碳的能力逐步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对能源需求贪得无厌的工业革命引发了碳氢化合物燃烧量的骤增,从而扭转了数亿年来碳储存的平衡。从18世纪末以来,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从微不足道的每年1亿吨上升到每年63亿吨,大约比生物圈所能吸收的量多了一倍。由于每年进入大气层中的碳量比被捕获的碳量多出32亿吨左右,所以大气层中碳的聚集量开始上升,增加到了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了人为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尝试。

碳捕集与封存(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至90%。对于中国来说,解决煤炭污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煤炭丰富,也是煤炭使用大国。但众所周知,煤炭造成的污染破坏也是很严重的。如果不解决煤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同时,随着世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关注,中国因此承受的国际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中国应及早自行开发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如果不及早自行开发清洁煤炭技术,中国今后还将被迫去购买美国或别国的相关技术,处境会相当被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是将煤电厂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经过压缩,然后埋入岩层或海底,达到减少80-90%碳排放的目的。应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将使煤电成本增加21-91%。如果能将捕获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比如注入油田以增加石油的产量,成本就可能降低。第一家应用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试验性煤电厂在德国建成。运行情况还不清楚。 如何处置多出来的二氧化碳,一个“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出台了: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捕捉并集中起来,深埋于海底或地下,彻底解决因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

[1]、地质封存:

向即将耗竭的油气储层和不可开的甲烷煤层注入二氧化碳是一种“增值”的埋存方式,试验研究表明,注入2倍体积的二氧化碳,可以驱替一倍体积的甲烷气体,世界上有70个油田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回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碳埋存技术。

[2]、深海封存:

深海封存是指把二氧化碳注入深海中以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将与大气隔离若干世纪,深海封存在全世界还未被真正用,也未开展试点示范,仍处于研究阶段。二氧化碳封存面临的科学疑问是,将巨量的二氧化碳储存到地下或深海,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去?令人乐观的是二氧化碳并不需要被永久封存,封存的时间只要保证自然界中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即可,从目前来看,人类的科技发展应该可以做到。 中国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积极与澳大利亚、英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合作,积极发展碳捕获与储存的试点项目。2008年7月,中国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投产。这项由华能控股的西安热工研究院设计完成的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坐落于北京郊区,是中国首个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预计其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可达为3000吨。前面提到的高碑店热电厂位于北京市东郊高碑店,是由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2009年3月,神华集团表示其正在研究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减少煤制油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进行示范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评估工作。这一为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100万吨直接煤制油示范项目配套的工程,将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实现煤的清洁利用。研究表明,利用现代煤直接液化工艺,每生产一吨成品油,大概需要排放约3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纯度很高,捕集的成本相对较低。

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消耗处于全球前列,而建筑能耗更是占社会总能耗的25%。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建筑行业要完成节能达1.01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总面积达 21.46亿平方米。相较于的节能目标,目前来看,其达成难度在加大。截至2008年底,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仅下降了8.5%,未来进一步完善节能政策仍具有较大的紧迫性。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2010年7月22日在《CCS在中国:现状、挑战和机遇》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发展,CCS技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成本的基础上,该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是不可取的,中国当前应当更加重视拓展二氧化碳性利用技术的研发。他强调:“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CCUS(碳捕集再利用与封存)代替CCS(碳捕集与封存)。对中国来说,我们也更青睐CCUS。”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在博览会上说“中国CCUS目前有很大潜力,应尽快启动”。

二氧化碳的化利用技术有合成高纯一氧化碳、烟丝膨化、化肥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饮料添加剂、食品保鲜和储存、焊接保护气、灭火器、粉煤输送、合成可降解塑料、改善盐碱水质、培养海藻、油田驱油等。其中合成可降解塑料和油田驱油技术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可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保鲜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地膜等方面。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作为环保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利用此技术生产的降解塑料,不仅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制成了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它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日益枯竭的石油是一个补充。因此,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无论从环境保护,或是从再生利用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等国的企业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美国

2010年8月上旬,美国Novomer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DOE)1840万美元的资助,将加快该公司二氧化碳制塑料生产线实现商业化。Novomer公司的技术使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生产聚丙烯碳酸酯(PPC)树脂。PPC树脂可用于涂料、表面活性剂、软包装和硬包装以及纤维等,并且可实现生物降解。

Novomer公司已经在其合作伙伴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的生产装置中进行二氧化碳制塑料的小规模生产。据称,使用二氧化碳生产应用于涂料和胶粘剂的低分子量热固性多元醇可望于2011年实现商业化,高分子量热塑性聚合物可望于2012年实现商品化。

中国

中国企业在二氧化碳制塑料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公司早于2007年就形成了2.2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树脂生产能力(一条2000吨/年和一条20000吨/年的生产线),该项目用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技术。中科金龙已经开发了二氧化碳树脂在涂料、保温材料、薄膜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中科金龙公司在2015年前实现1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树脂产能。

日本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二氧化碳能转变为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的碳,从而变“害”为宝。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在工业领域仅用于生产尿素和聚碳酸酯等。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岩泽伸治等人发现,碳化合物经过处理后可以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新的碳物质。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德国

拜耳材料科学公司和两家合作伙伴已获得德国的资助,将共同开发基于二氧化碳原料的聚氨酯生产方法。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将在未来三年里为该项目投入450多万欧元,研究目的是用二氧化碳废产物生产出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PPP)。

德国最大电力公司RWE Power International公司和位于德国亚琛的亚琛工业大学也将参与由总部位于德国Leverkusen的拜耳材料科学发起的这一项目。此外,将在Leverkusen兴建一座用上述新工艺的试验工厂。

该工艺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将来自于RWE Power公司在德国Niederaussem的工厂,该厂的一座煤创新中心内设有一套二氧化碳洗涤装置。由此工艺生产出的PPP材料可用在建筑隔热和轻型汽车零部件中。

产业化遭遇的三大难题

作为化学方法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向之一,二氧化碳制塑料对实现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二氧化碳制塑料可以在很多领域替代传统塑料,从而减少了生产传统塑料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生产一吨树脂消耗0.4-0.5吨左右的二氧化碳,也体现了二氧化碳化利用的经济价值。二氧化碳制塑料与强化油(CO2-EOR)类似,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可为企业带来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我国在二氧化碳制塑料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产业进展迟缓,相关技术的利用,只有中海油等“高端玩家”才“玩得起”。

一是成本压力太大。目前我国开发成功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技术主要有4种,在这4种技术中,实现了产业化的有3种。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小,目前只能小批量生产,产量低、价格贵。此外,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之一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价格也很高,再加上不菲的新产品推广费用,导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最终成本高达18000元/吨以上。在石油基塑料价格随石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投资风险大。“就单位产品投资额而言,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的投资额比煤制油还高,一个1万吨/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往往需要1.4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单从经济效益考虑,项目的投资风险是很大的。”广州天成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陆斌说。中海石油化学股份公司和内蒙古蒙西高新集团负责人也坦承,如果不计算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项目根本不赚钱甚至会赔钱。

三是需求小、销售难。据介绍,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价格始终高于石油基塑料1.5~2倍。加之其热稳定性、阻隔性、加工性与石油基塑料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其只能在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等有特殊要求的极少数领域使用,无法在需求巨大的薄膜、农地膜等领域推广应用。不仅如此,即便在有限的食品包装、医疗卫生领域,也面临聚乳酸、聚乙烯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降解塑料的冲击与竞争,使得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消费市场十分狭小,产品销售困难。

二氧化碳合成全降解塑料技术是世界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大多以石油为原料制成,成本高,且使用后不易降解,污染环境。运用该技术后,可将二氧化碳废气回收代替石油,直接生产全降解塑料制品。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石油;另一方面合成的塑料可完全生物降解,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危害,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收率的技术。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应用混相驱油提高石油收率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MMP是确定气驱最佳工作压力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出更多的原油,所以希望在等于或略高于MMP下进行气驱。如果压力远高于MMP,就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研究现状

美国是应用二氧化碳驱油研究试验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从10年开始,美国就在得克萨斯州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作为提高石油收率(EOR)的一种技术手段,至2006年已有70多个类似的项目,每年注入二氧化碳总量达2000万~3000万吨,其中大约有300万吨二氧化碳来源于煤气化厂和化肥厂的尾气,大部分从天然的二氧化碳气藏集。至今还在使用。CO2-EOR混相驱油提高收率范围在4%~12%之间,纯净CO2注入储层,占储层中流体体积的10%~45%。与CO2-EOR混相驱油项目相比,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非混相驱油需要380m3CO2驱替1桶原油(760kg/b)。可最大提高收率20%。

我国的大庆油田和江苏油田都曾开展过驱油相关研究。年,大庆油田在萨南东部过渡带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的矿场试验研究,该项目首先与国外公司合作,1993年6月结束,1994年大庆继续开展试验,直到1995年底结束。驱油试验当时可能主要考虑到增加石油产量,缺少对二氧化碳在地下运移、富集的监测研究。

2006年,在中国石油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吉林油田发起组织,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向科技部申请了《温室气体的化利用和地下埋存》国家3基础研究项目,并得到了批准。项目组立足于中国陆相油藏储层特点和原油性质,发展完善了二氧化碳混相驱油、埋存评价等关键理论与方法,以减排利用火山岩天然气藏开发过程中副产的二氧化碳为目标,初步形成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的配套技术,并在吉林大情字井现场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奠定了我国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化利用的产业模式基础。

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收率和封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上实现双赢的有效办法,实现温室气体的化利用并提高油气收率前景可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已经证明,向油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混相驱或非混相驱能够大幅度提高收率。据2010年《油气杂志》报道,美国利用二氧化碳驱技术已经出了大约15亿桶原油,根据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的评价结果,美国利用二氧化碳驱的增油潜力达340亿桶。

根据1998年《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收率第二次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的结果,仅在参与评价的79.9亿吨常规稀油油田储量中,适合二氧化碳驱的原油储量约为12.3亿吨。另外我国现已探明的63.2亿吨低渗透油藏储量,尚有50%左右未动用。开发这些储量,二氧化碳驱油比水驱油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二氧化碳在提高稠油油藏收率、提高煤层气和天然气收率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到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二氧化碳减排必须走高效利用之路,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收率和埋存技术必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用塑料种类都有哪些

1、合成树脂

合成树脂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于含量大,而且树脂的性质常常决定了塑料的性质,所以人们常把树脂看成是塑料的同义词。

2、填料

填料又叫填充剂,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并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树脂中加入木粉后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为最廉价的塑料之一,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机械强度。

3、增塑剂

增塑剂,或称塑化剂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剂(塑化剂) 一般是能与树脂混溶,无毒、无臭,对光、热稳定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

4、稳定剂

稳定剂主要是指保持高聚物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稳定,防止其分解、老化的试剂。为了防止合成树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光和热的作用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要在塑料中加入稳定剂。常用的有硬脂酸盐、环氧树脂等。稳定剂的用量一般为塑料的0.3~0.5%。

5、着色剂

着色剂可使塑料具有各种鲜艳、美观的颜色。常用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作为着色剂。合成树脂的本色大都是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的。在工业生产中常利用着色剂来增加塑料制品的色彩。

6、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时粘在金属模具上,同时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及其钙镁盐等。

7、抗氧剂

防止塑料在加热成型或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受热氧化,而使塑料变黄,发裂等。

8、抗静电剂

塑料是卓越的绝缘体,所以很容易带静电,而抗静电剂可以赋予塑料以轻度  至中等的电导性,从而可防止制品上静电荷的积聚。

扩展资料:

塑料发展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2013年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

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百度百科—塑料

化工行业分类:化工行业有哪些类别

常用塑料种类都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

1. 聚乙烯

聚乙烯塑料比较软,摸起来有蜡质感,与同等塑料相比质量比较轻,有一定的透明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主要应用范围有:保鲜膜、背心式塑料袋、塑料食品袋、奶瓶、提桶、水壶等。

2. 聚丙烯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注射件,改性原料,日用注射产品、管材等。

3. 聚氯乙烯

PVC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4.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塑料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化工部门及日用品方面,用来制作茶盘、糖缸、皂盒、烟盒、学生尺、梳子等。由于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当制成薄膜制品时,又可做良好的食品包装材料。

5. ABS

塑料ABS的电绝缘性较好,并且几乎不受温度、湿度和频率的影响,可在大多数环境下使用。ABS树脂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汽车、电子电器和建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塑料

化工厂主要生产什么

将化工行业划分为三大类: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

其中基础化工分为九小类:化肥、有机品、无机品、氯碱、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农药、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

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工行业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

扩展资料

原料分类

1、无机化工原料

单质 、 工业气体 、无机碱 、无机酸、无机盐 、氧化物 、非金属矿产、其他未分类无机化工原料。

2、化学矿

硫矿、钾矿、磷矿、硼矿、其他化学矿。

3、有机化工原料

烷烃及衍生物 、烯烃及衍生物 、炔烃及衍生物 ;醇类 、酸类 、醛类 、酮类 、脂类 、醚类 、砜类 、胺类; 碳水化合物类 、羧酸及衍生物 、醌类 、芳香烃及衍生物 、酸酐、有机中间体、杂环类、硝基物、卤化物、其他未分类有机化工原料。

4、树脂

树脂:天然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氨基树脂、有机硅树脂 、其他未分类树脂。

5、石油及制品

原油 、燃料油、润滑油脂、溶剂油、石油焦、石蜡、沥青、成品油、石油制品、油品添加剂、气体类石油产品。

百度百科——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 化工行业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

起初,生产这类产品的是手工作坊,后来演变为工厂,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生产行业即化学工业。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共性规律的一门科学。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

扩展资料:

化工行业划分为三大类: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其中基础化工分为九小类:化肥、有机品、无机品、氯碱、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农药、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

工程塑料 :聚苯醚、 聚苯硫醚、 聚甲醛、 聚醚酰亚胺、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聚合物、聚酰胺、 聚酯树脂 、热塑性弹性体、色母再生料、其他未分类塑料原料合成橡胶: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丁晴橡胶 、乙丙橡胶、 再生胶 、橡胶辅料 、丁基橡胶、 氯丁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 SBS 、其他未分类橡胶原料。

树脂:天然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氨基树脂、有机硅树脂 、其他未分类树脂;石油及制品:原油 、燃料油、润滑油脂、溶剂油、石油焦、石蜡、沥青、成品油、石油制品、油品添加剂、气体类石油产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