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代70号汽油与92号汽油区别

2.英国20世纪90年代为治理空气污染取哪些措施

3.90年代汽油标号怎么叫法

4.急求价格的形成机制的具体案例

5.一个历史问题

90年代的汽油_90年代汽油价格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90汽油价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90号汽油价格多少钱一升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汽油一升多少钱

;?98#汽油:每升由4.80元上调至5.05元,上涨0.25元/升;#汽油:每升由4.17元上调至4.44元,上涨0.27元/升;93#汽油:每升由3.95元上调至4.21元,上涨0.26元/升;90#汽油:每升由3.73元上调至3.元,上涨0.24元/升;0#柴油:每升由3.83元上调至4.06元,上涨0.23元/升。

云南90号汽油那一年价格最高

2022年。

2022年03月13日,云南90号汽油最新价格为7.54元每升,达到了价格最高值。

一升油等于多少元?

具体要看什么油,如下是今天汽油价格:

90#汽油价格5.47元/升

93#汽油价格5.89元/升

#汽油价格6.32元/升

0#柴油价格5.55元/升

其他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6.29桶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汽油价格大概是多少?

九十个代国际油价每桶四十美元左右,国内汽油90号每升2,2元。如今国际油价又回到四十美元了,国内油价还能回到二元么?

90,93,95和的汽油有什么区别?价格分别是多少?

简单的说,汽油的标号越高,代表汽油的质量越好。

汽油的标号的科学称呼应该是“辛烷值”,辛烷值越高,使其爆燃的温度越高,换句话说就是越不容易爆燃。

例如90号汽油,可以保证在压缩比不大于9的发动机上使用不产生爆燃现象。

号汽油就可以保证在压缩比不大于9.7的发动机上使用不产生爆燃现象。

现在市面销售的汽油标号主要有90、93、,有些沿海地区还有98号甚至100号。

其中又有普通无铅汽油和洁无铅汽油之分,在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地方还在供应70号汽油。

那么作为车主应该怎样选择给自己的爱车用油呢?是不是标号越高的汽油越好呢?要解决这样的疑问,首先要了解一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在汽车发动机的参数中,大多数人都只注意到功率和扭矩两个指标,但另一个重要指标却往往被人所忽视,这就是压缩比。这个压缩比是的含义是发动机在压缩时,将可燃混合汽压缩为原来的体积的比例。

例如压缩比为10的发动机就是将可燃混合汽压缩为原来体积的十分之一。一般来说在发动机的其他设计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比越高的车功率越大,效率越高。所以要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汽车的压缩比,这种事有些路边店都能做,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是压缩比过高会造成稳定性下降,发动机寿命缩短。而且压缩比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因为可燃混合汽在压缩过程中温度会急剧提高,如果在没有到活塞的上止点处温度就已经超过可燃混合汽的燃点,则可燃混合汽就会爆燃,这就是俗称的敲缸,可以听到明显的金属撞击声,严重的爆燃甚至会使发动机倒转,给发动机造成致命的伤害。

一般低档汽车用的93#汽车,中高档汽车用的#汽油,这是跟汽车发动机要求匹配的,如果特地用高标号的汽油,跑得也远一些,对发动机保养也好。

柴油则是按照凝固点分级,轻柴油有10、0、-10、-20、-35五个牌号,重柴油有10、20、30三个牌号。选用则跟工作环境,发动机进气等有关。

90年代70号汽油与92号汽油区别

上世纪90年代,一名公交车司机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母液,说这种母液能将水变成油,可以替代汽油、柴油作为燃料使用,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轰动一时的"水变油",的主人姓王,小学文化程度,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1983年,29岁的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自己研究出了即将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甚至能写进世界科学史的"水基燃料"。

王司机称:把这种特殊的母液以1比100000的比例与水混合,水立即变成可燃性液体,简称"水变油",加了几滴母液后的水,燃烧值高达每千克70000千焦耳,是汽油燃烧值的1.5倍,但它成本却远远低于汽油,燃烧产物不会污染大气。

这个消息很快轰动了全国,王司机开始在各处巡回表演,在众人面前倒满一杯水,尝了一口,没问题,然后滴进去几滴母液,划一根火柴点燃杯中水,"砰"的一声燃起了熊熊火焰,人们坚信水真的变成油了。

很多高官亲临他的表演现场,都说是真的,王司机凭借着水变油的把戏一炮而红,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85年,某省专门为他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王司机担任院长,成立新能源开发局,王司机担任局长,随后还给他颁发了专利证书,拨款60万元在某省建设生产线,并配备了豪华的轿车供他使用。

1993年,王司机到达了人生巅峰,某市的67路公交车全部都换上了他的新能源,披着红绸布的公交车在街上缓缓行驶,成了"水变油"的活招牌,将水、汽油等燃料和膨化剂混合乳化状态给公交车做燃料,几个星期后,公交车因发动机被腐蚀而趴窝。

当时有很多写文章的人把水变油吹得神乎其神,铺天盖地的文章为王司机歌功颂德,有人说他将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向,诺贝尔欠他一个物理学奖,在那几年间,王司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四处公开表演达数百场,他拍摄的纪录片被各科研单位疯传,炙手可热。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水不可能变成油,那可是重组原子的科学难题,但偏偏就有人信了,不过他的骗术并不高明,王司机的水变油表演有三种规模,杯中水变油、桶中水变油和大规模的池子水变油,表演的规模不同,他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杯中水变油,他在水中悄悄加入一些电石,与水反应后生成可燃的乙炔气体,或者在水中加入了氢化铝,生成可燃的氢气,细心的人可以看到水中不断的冒出气泡,也就是说点燃的并不是变成油的水,而是这些物质和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有人会说:小学文化的王司机还挺懂化学啊,这个人很聪明,对某些化学物品的性质还是略知一二的。

桶中水变油一般用偷梁换柱手法,在一场水变油的表演中,王司机请来了当地的一位副局长,他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递给副局长,让副局长从桶里打了一杯水,然后尝了一口,没问题,接着王司机往桶里加了少量所谓的"基液"并搅拌,说道:变成油了。然后拿着一个自称是空的易拉罐,往易拉罐里面倒了一些已变成油的水,把大家带到室外,用打火机点燃了易拉罐里面的液体,火苗升腾起来,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

事实上易拉罐里面本来就装有油,加入水之后油就浮在了上面,点燃的是漂浮在上面的油,此时,王司机的媳妇把那桶所谓变出来的油倒进副局长汽车的油箱里,扭动车钥匙发出轰鸣声,实际上,王司机的媳妇趁大家不在屋里的时候,把桶里的液体换成了真正的汽油。而池子水变油更好搞了,事先在池子底下埋一根输汽油的管子,放油后油漂浮在水面上,盛出来即可表演,池子修得很高,要借助才爬上去,一次,有个小伙不相信要爬上去看,他生气地把小伙赶走。

很多企业拿出来钱,找王司机搞共同开发,把他当财神爷一样供着,可是他拿了钱买了两套房,生产和研究却迟迟提不上日程,也不愿意公开配方,更不愿意投产,整天忙着在全国各地到处跑,请名人看他表演,据说他还曾经两次出入过监狱,说是国家想要王司机交出配方,可他不愿意,最后只好把接到了监狱里去做实验。

1995年3月,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等41位科学界人士联名向上写信,要求认真调查"水变油"真相,并指出"水变油"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显然把水变成油凭空产生热值这是不可能的。

1995年6月,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为与王司机合作,经济损失高达960万元,最后宣布退出,并且上报请求取措施制止其行骗,19年,王司机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刑10年,一共有300余家企业总共给他投资了4亿人民币,上世纪90年代的4亿是个什么概念啊,这场伪科学的使所有投资的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稍好点的企业关门倒闭,实力差的企业老板甚至跳楼轻生。

英国20世纪90年代为治理空气污染取哪些措施

辛烷值不同,抗爆性不同。

1、辛烷值不同。90年代70号汽油辛烷值是70。而92号汽油辛烷值是92。

2、抗爆性不同。70号较92号,抗爆性降低,但汽油中的其他指标如硫、苯、芳烃、锰等含量更低即更环保。

90年代汽油标号怎么叫法

在16和17世纪,英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是未充分燃烧的煤炭。当时由于木材价格上涨,煤炭取而代之成为居民日用燃料。到了18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几乎所有的英国企业都以煤炭为燃料,伦敦煤炭的消耗量随着人口的增长急剧上升。

1821年英国颁布《烟尘禁止法》,规定对烟尘造成的公害可予以起诉,只是该法令将机车、锅炉等高污染源排除在外,对改善大气质量贡献甚微。其后,英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烟尘排放的地方法案,因内容空泛,终未获实效。

1853年,在帕麦斯顿的推动下,英国议会通过《烟尘污染控制法案》,要求工业窑炉和行驶在泰晤士河城区主要河段的蒸汽船尽量减少排放,并规定用焦炭取代煤炭,否则会被处以罚款。然而,由于警察执行不力,罚款金额极低,该法案根本没有引起责任者的重视。

1863和1874年分别制定的两部《制碱法》命运相若。法律要求企业用最先进的技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但排放限值要求经常被企业规避,稽查队慑于强大的资本势力,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终致条文形同虚设。

在舆论的压力下,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公共健康法》,许多条款涉及空气污染,不过因循章不严,落实不到位,英国的空气质量并无好转。到了19世纪末期,英国的各种环保技术日臻成熟,但因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居民囿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先进技术和替代能源无法普及。

进入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重建使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降低。1944年燃料和电力部设立专门咨询委员会,再次对国内燃料政策进行评估。该委员会在1946年发表研究报告,号召以无烟煤全面取代烟煤,并敦促强力介入。英国肯定了调研成果,授权伦敦和曼彻斯特市建立无烟区。遗憾的是,由于煤炭制造商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的破坏和大量居民的反对,两大市府的努力无疾而终。

英国治理空气污染失败的教训在于,由于利益集团的阻挠、官员的腐败和保守民众的沉默,诸多立法要么严格得无法落实,要么宽松得豁免大量责任;漠视环境问题,长期消极怠工;罚款数额太小,企业宁愿缴款也选择违法排污;居民排放未被纳入治理范围。

1952年伦敦雾霾后,举国震惊,各界痛定思痛,遂以全社会之力直面污染挑战。诸多因素都起到助推作用,主要包括民间的广泛动员、的严厉监管、社会价值观的改换、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能源技术的进步、企业与民众节约意识的高涨、重工业特别是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等。

民间力量的推动

在抗击空气污染的漫漫长途上,英国自发性社会团体扮演了推手角色,唤起了民众和的环保意识。早在17世纪,包括英国作家伊维林在内的一些先知们就注意到空气污染问题,猛烈抨击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在1843到1850年间,以麦金龙为代表的活动家们领导的环保运动风起云涌,促成了多部防止企业污染空气的立法。

1842年,罗奇戴尔市的牧师建立民间团体“曼彻斯特消除烟尘联合会”;1877年,希尔姐妹创办“凯尔会社”,为建设“人民美丽的家园”而四处奔走;1882年,伦敦“治理烟雾委员会”在伦敦郊外举办“减少烟雾展览”,其轰动效应彰显了环保先驱们对提高空气质量的渴求。

自20世纪初开始,民间的公民精神与环保意识在治理空气污染运动中更是起到导向性作用。1929年,在查尔斯?甘迪的领导下,“英国减少烟雾协会”成立。该协会呼吁在全国各地设立无烟区,倡导节能保温建筑设计,推广使用无烟燃料。尽管由于煤炭生产商作梗,协会努力功亏一篑,但其建议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这其实是英国空气污染治理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为1956年的《清洁空气法案》提供了具体措施。

如今,英国的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保护国际、地球之友、绿色和平之类的国际组织外,地方和社区性环保组织多如牛毛。英国思想家吉登斯据此现象把环保权利与职责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主张已成为不列颠各界共识。

强力干预

英国历史上的不作为长期为人诟病,但在1952年以后,唐宁街对利益集团展开凌厉攻势,把法律条文变成刚性约束。如今,英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实行铁腕政策,各种空气监测信息均向公众开放,对特殊利益集团构成巨大压力。英国公民可援引《自由信息法》,向机构索取相关环保数据,从而对社区所在的企业严格监督。如果企业稍有疏失,公民就可将其告上法庭,主流媒体也会配合为选民撑腰。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机动车尾气取代煤烟成为不列颠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英国坚决强制推行了无铅汽油政策。到90年代初,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极为有害,因此自1993年始,强制所有境内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法》,要求制定治理污染的国家战略,规定企业界、交管部门和地方携手减少八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时至今日,企业界已经几乎无力抗衡、公众和媒体在环保事项上的压力。

2000年以后,伦敦市着手研究环保组织提出的空气中PM2.5问题。鉴于城区80%空气污染量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市府于2003年推出交通拥堵费,并逐年提高征收额度,限制私家车入城,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公交系统。此举大幅提升了公交车的可靠性,市民出行时间缩短了14%。所有达官贵人和机关都必须严格遵守,即使是傲慢的美国大使馆也不能豁免。尽管超富阶层从中阻挠,迄今为止该举措仍有效运作,深受普通市民的欢迎。

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19世纪,英国的工业排放已受一系列立法比较松散的监管,但这些法案都没有涵盖居民排放,因为政党害怕失去民众的选票。1952年伦敦雾霾后,公众意识到空气污染的重大危害,居民排放的监管终于得到舆论和民众的支持,一些游说团体亦趁机影响议会,迫使政客顺应民众价值观的改变。社会意识的转变最终促成了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国社会的公民、企业和机构都承担起维护和改善大气质量的责任。

英国环保史料表明,少数地方城市并未严格执行1956年出台的清洁空气法案,可空气质量也大为进步。比如,切斯特市根本没有执行该法案,但污染程度也大幅下降;在约克市,无烟区的设立直到10年才启动,到1990年该项工作也未完成,然而上世纪60年代是约克空气质量改进最大的时期。事实上,进一步研究显示,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居民选择了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英国家庭现在基本上都拥有汽车,但大多数人平时上班都使用发达的公交,只有周末度或者去超市购时才会驾车。在伦敦,由于汽油价格、拥堵费和停车费持续高企,驾车进伦敦城开销高昂,市民逐渐喜爱上公交的方便和经济。一些伦敦市民的生活方式更出现革命迹象,崇尚驾驶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甚至完全放弃购买私家车。

环保意识形塑了伦敦人的绿色生活方式。伦敦的公共绿地面积接近2万公顷,公园、私家花园等软质地在全市总面积占比超过60%。严格的城建管理制度保护了绿地,限制了高楼的膨胀,把众多人口分散到郊区的卫星城,这样伦敦城不至于过度拥挤,空气质量的维护更有保障。

产业结构转型

英国在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被公认为全球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它严格约束了企业和居民的烟尘排放,是面向全民的治污法案,对欧美环境保护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英国治理空气污染诸多政策中最具前瞻性的环节当属经济结构的升级,特别是重工业向轻工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型。

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工业化的突飞猛进和各国产业升级,全球制造业和污染排放中心就从英国转移到欧陆,其后到美国,再到日本,最后转向东亚新兴经济体。以重化工为产业支柱之一的经济体都面临污染密度居高不下的难题。从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污染峰值走向与国际产业转移路径一致,依次出现在英国、美国和日本。

19世纪70至90年代是英国排放高峰期,当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生产体系。蒸汽机的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而其开和燃用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此时英国污染排放达到峰值顺理成章。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工业煤炭消费量的降低、生产模式转换和烟尘控制区的设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观点认为,居民排放的减少甚为关键,但新的研究表明企业减排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与其制造业产出呈反比。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济发展诞生划时代的结构变化,制造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走到海外,国内的服务业迅速崛起。大量的“两高一资”企业迁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然后其制成品以低价回流,立竿见影地减轻了国内生态压力。从世界经济历史来看,这其实就是一条以邻为壑的产业升级道路。

目前英国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政策,包括低碳、环保及新能源三大产业。据商业创新技能部的信息,2010-2015 年英国增速最快的行业是碳金融、替代能源、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将成为英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引擎。

急求价格的形成机制的具体案例

90号、93号、号。在2010年以后我国将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98号,上世纪90年代,汽油基本上都是90号,93号,号。汽油标号:是实际汽油抗爆性与标准汽油的抗爆性的比值,标号越高,抗爆性能就越强,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

一个历史问题

可参考

市场类似于天气它们总是变化莫测、风暴不时出现和平息错综复杂而又富有魅力正像研究气象—样仔细研究市场之后我们也会发现随机运动的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某此确定的因素和机理。探讨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出规律的基本工具就是供给和需求分析。 以汽油价格为例最近一阶段国际国内汽油价格剧烈波动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在解答这类问题还有经济环境中许多其他的变化方面经济学有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被称为供给和需求理论。这一理论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如何决定商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企业成本又如何成为商品供给的基础。汽油价格的上涨或者是出于汽油需求上升或是石油供给下降。从计算机到宝石再到土地每个市场的情形都是如此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导致产出和价格的变动。如果你能理解供给和需求如何运作那么你就能理解市场中许多现象如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商品加税是谁在交税…… 本章介绍供给和需求概念并说明它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我们首先讨论需求曲线然后再讨论供给曲线利用这些基本工具我们将看到市场价格如何由两条曲线的交点——需求和供给的力量在此处恰好平衡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写出 一、有关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及需求理论 二、市场均衡状态的确定 三、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 需求分析服务于两个主要的管理目标 第一 它为有效的需求管理提供必要的洞察力 第二 它有助于预测销售与收益。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反映市场条件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的形成有两个条件 一是消费者对该商品有购买欲望 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简单地说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有与价格相应的支付能力的欲望‖。一定时间一般是指一年一定市场条件是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及消费者爱好等。 另一种理解需求量有以下三个要点 1不仅仅是主观的而是与市场价格相关的 2需求是意愿willing而不等于实际购买 3这个变量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也因此需求与时期相关。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张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或一条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来表示。 平狄克 2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说明需求关系最简单的形式它就是一张表列出了某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某些个人或团体在此价格上对该商品的相应需求量。 表2-1 简化需求表Royal-Star 洗衣机 图2-1 洗衣机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需求关系也可以用图形方式来表示通常的做法是在横轴上标出需求数量在纵轴上标出价格水平 Royal-Star洗衣机销售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如下需求曲线来表示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每个人的支出决策决定了其对某一既定商品的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等于个人需求之和。因为市场需求曲线是制定许多价格和产量决策的基础所以厂商对市场需求比对个人需求更感兴趣。 分析个人需求较陡而市场较平坦。 原因 进一步的解释不同的需求名称 商品社会总需求指社会对于所有商品的需求。 因为 企业商品需求特定时期其他条件相同下一定范围可大可小的消费者愿意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某企业产品的数量是该范围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 荣事达洗衣机价格 元/单位 荣事达洗衣机销售量 单位/月 15000 13000 12000 10000 9000 6000 3000 2000 1500 5 15 20 25 30 35 55 65 100 图 2-2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消费者1 消费者2 整个市场 6 6 6 价格元 价格元 价格元 Q1 Q2 Q 40 20 60 0 0 0 价格P 需求量Q 15000 10000 5000 00 15 30 50 80 MbaQPiiii0111niiniiiiabMQP故有 3 商品行业需求一个行业所有企业产品需求的总和。即某商品的市场需求。 所有行业商品需求构成全社会的商品总需求对应第一个。 自发需求与派生需求。食物、衣着、住房的需求属于自发需求。对于生产资料需求属于派生需求。 短期与长期需求。圣诞卡、月饼。短期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消费者现期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对于款式的适应能力和对广告的敏感性。长期需求则依赖于长期收入趋势替代品的可用性推销活动等。 三、需求函数 广义的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在许多场合需求函数是指在其他变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下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 将需求所反映的需求量与需求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就是需求函数。 其中Q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P --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 Ps -- 替代品的市场价格 PC --互补品的市场价格 I --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A—广告支出和其它营销支出 Ac—竞争者对该商品或服务的广告支出 Cp --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兴趣和偏好 Pe -- 该种商品预期价格变化 TA – 调整时间 T/S – 税收或补贴 ··· --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它因素 替代商品——定其它所有影响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时也上升下降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替代品。换句话说如果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商品那么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增加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反之则反是。 例如如猪肉与牛肉的关系随着猪肉价格上涨更多的人将会减少猪肉的消费并增加牛肉的消费。再如苹果和梨、黄油与人造黄油等 互补商品——定其它所有影响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时也下降上升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那么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减少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反之则反是。 例如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和磁带是一起使用的其他条件不变录音机价格上升将会使磁带的需求减少。再如照相机与胶卷等。 前几年2000年DVD刚上市时一方面价格比VCD要高很多另一方面由于盗版市场主要是需求函数 说明某个时期内存在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级与一系列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既定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价格、收入 水平和广告等。 平狄克 T/SAepccsDTPCNAAIPPPfQ 4 VCD影片而DVD很少所以DVD机的销售不是很好。现在情况刚好又反过来了。 请同学举例替代品和互补品 需求函数举例 例1教材P33 例 2背投电视的市场需求与其价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IPQD5.2250015000 P——代表背投电视的价格I——人均可支配个人收入。 从式中可以看出对背投电视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而与收入成正比有钱人家的客厅大多为背投电视很气派——这是后面要讲的钱包决定分配。 四、需求规律 一般而言价格越高则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越少价格越低则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越多。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相反的变动或负的关系通常被称为——―需求规律‖。经济学家们已经发现需求规律形成的两个基本原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用图2-1来解释——在需求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P↓ 下降会引起 Q↑ 提高。 收入效应一种商品如牛排的价格下降其作用使消费者实际收入或购买力增加这就是收入效应比如如果牛肉每斤15 元每周两斤需30元现在如果牛肉每斤13元每周两斤需26元少花的4元代表实际收入增加4元。现在的通缩的情况已结束实际情况是牛肉涨价了于是我们会发现自已比以前穷了一些。又如如果汽油价格上升一倍我们实际上只能拥有更低的真实收入自然会削减汽油和其他物品的消费开支是很自然的。 替代效应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的结果是理性消费者可通过购买更多的价格下降的此种商品和购买更少的其它商品来使其满足效用增加这就是替代效应。 综上所述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价格下降总是会对需求量产生影响。对于收入增加、偏好增加的正常商品而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要求价格降低时需求量增加。 需求规律的案例——计算机需求的惊人发展 我们可以用个人电脑为例说明需求向下倾斜的规律。在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的价格极高运算能力很有限只有个别企业和家庭才能支付得起这笔费用。而如今拥有一台计算机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各位在座的大多数可能都有计算机如果没有如何完成你的论文很困难就算是在打字行做成铅印恐怕也不会得到好的分数。 图2-3 是美国官方统计的计算机及其外设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需求曲线。萨P39 5 20年来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低的价格吸引了新的买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必须有能力购买计算机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有更多更好的人努力地追赶潮流。到1999年全球个人计算机销售总数超过了1亿台现在更多。 可以从图中看出随着软件的发展互联网、E—mail和其他技术的普遍应用计算机价格明显地在不断地下降产量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提高。 ?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如果单纯的收入增加会增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我们称此类商品为正常商品市场上有些产品或服务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我们称此类商品为低档商品。关于这一点在后一章在详细解释。 五、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曲线的背后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商品与替代商品、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 1.商品本身的价格——需求规律商品需求量与自身价格成反比。 这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价格越高则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越少价格越低则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越多。 案例Case Study 需求规律的应用是否用 美国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企业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在1960年美国平均每人丢弃的垃圾为每天2.6磅可是今天这个数目为3.6磅随着垃圾量的增加现有的垃圾堆积场已经被填满要在城区附近寻找新的堆积场所日益困难有一个小的社区利用了需求法则使垃圾的收集问题得到了缓解1987年宾州伯卡西的居民每人每年向市政当局缴纳固定的垃圾费120美元当时他们每人每天丢弃的垃圾为2.2磅。1988年开始改变收费办法。市政当局要求是所有的垃圾都装在由其出售的专门的垃圾袋里。一只容积为40磅的大垃圾袋收费1.5美元居民丢弃垃圾的边际成本就从零增加到每磅约4美分未经批准的垃圾袋不得使用结果第一年每人每天丢弃的垃圾减少到磅以下这里的居民每年可以少付30的费用市政当局收集垃圾的成本也减少了40 武汉市案例武汉市水价实行梯形收费12T以下按1.5元收 12T20T增加5020T以上按基价的20收取。这样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收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因为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仅靠社会道德显然是缺少约束力的必须通过市场的价格杠杆来起更有效的作用。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这里是指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一般而言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即收入增长会带来需求的增长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这只是对正常商品而言。人们对所谓低档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如黑白电视机。 解释四种商品 生活必需品正常商品的收入—需求关系。粮食、食油、燃料、火柴、最低限度的衣着与住房。随收入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质量与数量需求都会提高但这种需求将上升到一定限度为止。 低档商品的收入—需求关系。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时需求急剧下降。如汉堡包平狄克P95 高级消费品奢侈品的收入—需求关系。珠宝。 这在后一章需求弹性中再详细介绍。 3、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价格。如果Y产品和X产品是互为替代品说明它们对消费者是有相似的用途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如猪肉和牛肉、咖啡和茶叶等。替代品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当 6 Y产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把需求转移到X产品上从而使X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反过来Y产品的价格下跌会引起X产品需求量的减少。所以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是按相同的方向变化的。 互补品价格。如果Y产品和X产品是互补品说明它们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效用。如DVD与DVD碟片照相机与胶卷汽车与轮胎等。互补品之间具有逆相关系。Y产品的价格上涨会引起Y产品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也会使X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反过来Y产品价格下跌将引起X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如前几年DVD碟片价格很高一般为25元以上而且数量也较少而当时的VCD价格只有8元左右后来DVD碟片种类增加价格也下降到目前的7元将VCD碟片济出市场DVD机需求上升。所以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按相反的方向变化的。 通用汽车公司和英特尔的互补战略: 识别、开发和管理互补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增加对自己产品的需求已成为公司战略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其他五种竞争力量更难对付。为了消除替代品的竞争需要永不停息地赶超新的模仿者而且很难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的有效合作常常会违反美国的反托拉斯法1。要建立永久性的进入壁垒需要最佳的产品差异化广告宣传及关系营销。在垂直一体化的协调程度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提高之后买主和供给商仍然掌握的权力也常超出厂商的控制。因此许多公司现在都力求开发互补产品需求的推动力。 通用汽车公司GM通过大量投资扩大了高端汽车和专项汽车保险的能力。GM这样做并非因为它们本身是更能盈利的资产而是因为减少了安排这些的时间和不便因为这种和保险与销售那些非常盈利的“郊外人”、卡迪拉克和其他豪华轿车、卡车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 同样英特尔负责设计计算机芯片的工程师现在一般都要超越目前个人电脑应用对芯片的速度和计算能力的需求。因此英特尔与普罗沙尔ProShare公司进行合资加速开发廉价的交互或设备、桌上电视会议设施与可视电话。新的互补性技术需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计算机芯片。 4、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兴趣与偏好。 偏好取决于社会文化风俗、社会生活方式与习惯、宗教、气候、一国禀赋。中餐与西餐。 这主要是指人们对产品的偏好和选择。例如一种服装的款式很流行对它的需求量大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这种款式。一种录音机质量高、结构新颖因而销路好也是因为许多人宁可购买它而不购买质量次、结构陈旧的其他同类产品。人们的爱好和选择也与人们的习惯有关。例如在我国人们不习惯于喝咖啡对咖啡的需求量很少而对茶叶的需求量却很大这是因为我国居民普通有饮茶的习惯。人们的爱好和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需要经常研究这种变化井根据这种变化来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经常保持人们对产品的高需求。 商品质量与功能。 示范效应与相互攀比行为。 5、消费者的预期 价格预期 供给预期 收入预期 存款利率和其他投资机会 人们对一种产品将来的价格期望如何也影响该产品的需求量。一般来说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我国1988年曾经出现过“抢购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消费者预期产品将涨价都想在涨价前多买一些结果导致某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猛增。 最典型的例子是这两年汽车消费者与汽车厂商之间的价格博弈。人们对汽车价格的期望总体是下跌的因此汽车每年的价格在不断地下跌需求量也受到影响库存量很大。 1 反托拉斯法 7 6、广告支出和其他营销费用支出。 广告的作用①把商品信息传达给可能的消费者 ②表现商品本身的竞争优势③影响消费者对竞争产品的选择建立品牌忠诚。④建立时尚和改变偏好。 竞争对手对该商品的广告支出 广告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爱好和选择。一般来说广告费支出越大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但这里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起初增加广告费的投入会使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较多但当广告费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因增加单位广告费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将会递减这时再增加广告费就不一定合算了。 如孔府家酒的案例 199年在中央台 广告标王因广告费用过高使财务成本过大而亏损。 7、信贷成本与信贷政策 面向消费者的信贷会鼓励消费者进行更多的购买。如前面提到的通用公司的豪华车销售的例子 8、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非耐用品的需求特点满足当前的需要提供的服务是短期的。如食品、圣诞树、所有服务。 耐用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可为其所有者提供服务的商品。 耐用品需求的特点使用长期性、存货的影响、购买的可延迟性。增加对现有耐用消费品的维修或仅仅延长旧型号的使用期。耐用品的需求波动较大。 案例Case Study:电脑的购买决策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新产品是否会很快使我的电脑过时 、我的收入是否足够和稳定地支付这台电脑 、明年的价格可能上升还是下降 、能否得到足够的软件支持 9、人口的变化情况 人口的素质 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 人口规模的变化 自行车、手表等商品的需求量与人口有关等 10、汇率因素 除了上述需求的决定因素以外在外国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诸如汇率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微软公司在海外销售电脑软件时它更愿意买主用美元支付这是因为像微软这样的公司除广告以外发生的海外支出很少因此用外国货币不能使收支平衡。如果微软公司在销售软件收款时接受意大利里拉、法国法郎或人民币。也就会引进了一种汇率风险而微软要想补偿这个风险就要提高它的软件价格。因此微软的出口一般都用美元交易井将美元价格和其他货币价格紧密挂钩。当美元升值时海外买主必须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才能得到支付微软公司软件的美元这样就使需求减少。同样美元贬值使产品的里拉或法郎价格降低由此增加了对微软软件的需求。中国的软件市场较混乱盗版严重一般中国家庭不太可能购买微软正版软件所以汇率的影响较小。 11、税收或补贴 由于税收而使某一商品的价格上涨后面要分析谁为税收增加买单其需求量将下降。而增加补贴则会增加需求量。 以上只是影响产品需求量的一般因素不同的产品往往还有影响需求量的特殊因素。例如雨具、啤酒、空调等商品的需求量与季节有关。 8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以汽车为例 1平均收入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增加汽车的购买量如高校教师90年代的研究生都不愿意 留校大多去了深圳 2人口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汽车的购买量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最后的汽车市场 3相关物品的价格 汽油价格的上升降低了汽车的需求今年汽油价格大幅上涨私人购车大幅下降 4偏好 拥有一辆新汽车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5特殊的因素 特殊因素包括其他运输方式的可利用性汽车的安全性。 6价格预期 人们对未来汽车价格预期下降与国际市场接轨汽车需求量减少。 7汇率 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汽车需求上升 8其它 请大家考虑发言互动教学 因素 预期效应 替代品价格上升下降 Ps 互补品价格上升下降 Pc 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下降I 消费者对该商品偏好程度提高下降Cp 该种商品预期未来价格上升下降 PE 该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上升下降N 需求 Q增加减少 需求 Q减少增加 需求 Q增加减少 需求 Q增加减少 需求 Q增加减少 需求 Q增加减少 六、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变动价格变化时购买量沿需求曲线移动

楼上回答的很好 大概专业人士看到也会佩服 但是好象提问的小妹妹是初中生吧?也不怕把人家累着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为了保证价格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时 人民却得不到最基本的生存保证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间制订的15 项重要立法中 , 有关金融的法律占 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 允许尽快复业。从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 1929 年危机爆发前的 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 家。罗斯福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月19日 ,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 , 并使美元贬值 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 , 对稳定局势 , 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 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 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 , 他们的贡献将是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 年 5 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 1700 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市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保护队。该专门吸收年龄在 18 岁到 25 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 9 个月,月 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和各州 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为主的公共工程署 ( 先后拨额 40 多亿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资近 10 亿美元 ) ,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 , 先后吸引了 400 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 50 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 2300 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 180 亿美元,美国藉此修筑了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从 1935 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 , 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 1 %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拨付。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 年5月24日 ,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认“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 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由国会没有对法案取行动, 1937 年 10 月 12 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过。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 ( 又称《工资工时法》 ) ,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 40 小时工时,每小时 40 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 16 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 18 岁以下工人。关 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属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 万美元纯收入和 4 万美元遗产征收 31 %, 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 %;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 %,根据 1935 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 %, 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 %。

到 1939 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 , 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疯狂的20年代”暗藏危机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后的3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有美国史学家认为,“这3届在美国历史上构成了一个时代”,“在这短短10年中,政治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低下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要低落就连负责公众利益的影子也说不上了。”

“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当年10月24日,一场经济危机风暴席卷美国。这次危机使生产下降的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10月29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人在证券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1/4的人口失业。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罗斯福的“新政”处方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就职后的第三天,即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这是他所取的重建银行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对银行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13日至15日,全国绝大多数银行经过财政部审核,在监督下,分批陆续恢复营业。罗斯福对惊魂不定的美国人民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6月16日,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由于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

在整顿农业方面,从1933年5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

1933年春天,罗斯福制定了旨在整顿工业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并为此拨款33亿美元。罗斯福称之为“向工业界提出的艰巨任务”。7月又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200万雇主接受了“一揽子规约”,并在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工代赈。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

“新政”功过众说纷纭

“新政”刚一推出,就引起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不同政治集团对其给予了不同的评价。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美国经济学家对“新政”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新政”在鼓舞私人企业的信心方面没有成功,资本主义秩序成功的基本条件是鼓舞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诱发这种精神就需要刺激和补偿,“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这种精神的。另一派是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或半追随者,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执行大胆的增大开支的赤字政策,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复兴的轨道,而罗斯福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就使得“新政”能够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