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今日行情吨位走势_原油今日价格走势图
1.长航油运的新闻中写“因为这么大吨位的油轮不可能用来运成品油,没有客户能够消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世界最大船多少吨位
3.世界最大船是多少吨位呢
4.BAF和 CAF,怎么收取
5.海上巨人号超巨型原油船的简介
6.橡胶加工机械最新国标
目前中国海军军舰中吨位最大的是“南运”级补给舰,满载排水量为37000吨。
中国建造的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三十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实力在海洋工程领域又有突破性进展。
据悉,今日开工的这艘世界领先、中国第一的FPSO,船长三百二十三米、型宽六十四米、形深三十二点五米、满载吃水二十米,日加工十九万桶合格原油,储油量为二百万桶。该船还配备世界最先进的中央控制系统,主要设备和现场仪表均实现了中央控制。
今年三月一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与日韩知名造船企业的竞争中胜出,和世界著名石油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签订了价值二点三亿美元的三十万吨FPSO船体建造合同。按照,该船将于明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坞,十一月八日出坞,二00七年四月三十日交付。
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体,简称FPSO,是当今海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加工、储藏、外运设施的主流形式,主要适用于二十到二千米不等的水深和各种环境的海况。据统计,当前国际上正在运行或建造中的FPSO有近百艘,三十万吨级以上的FPSO只有四艘。中国FPSO的研发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目前,设计与建造技术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长航油运的新闻中写“因为这么大吨位的油轮不可能用来运成品油,没有客户能够消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 经济增长的现状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
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
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个新
兴的“经济巨人”,复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金砖四国”(BRICs)。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
告》,预测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2%,主要原因
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乐观估计。因此,不少国际问题专家和国际组织断言,“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
它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续增长了8年的俄罗斯经济的现
状。
(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经济的“雪崩式”滑坡。20
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沦为世
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到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及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
2000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0~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
2006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
2007年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将再度使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与2007年初的预测不同(6.6%),俄罗斯GDP增长速度达到8.1%,经济
总量达到1.3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9
500美元[3],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与此同时,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99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俄罗斯结束了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的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
2007年以来,拉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实现了高达21%的增长,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6.3%。
特别突出的是加工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加工工业的增长率为9.3%,相比较而言,矿产开仅增长了
1.9%,而发电量减少了0.2%。2000~2007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2000年俄罗斯有30%的人口处
于贫困线以下,目前这一指标已经降低到了14%。这8年里,平均工资从2 200卢布增长到12 500卢布,平均退休金从823卢布增长到3
500卢布,从而促成了俄罗斯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大[4]。
(二)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预算稳定基金的设立和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俄罗斯财政金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法律明确规定,稳定基金是俄联邦预算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而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成形成,单独核算和管理。稳定基金
的任务是,“在原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5]时确保国家预算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避免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不良影响”[6]。稳定基金设立于2004
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规模为1 060亿卢布。当时,俄预计2004年的稳定基金可达到800亿~1
000亿卢布。但是,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势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稳定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一年之后就达到了5
000亿卢布。截止到2008年1月底,俄稳定基金的规模已达到3.85万亿卢布。
2月1日,俄罗斯稳定基金被分为储备基金(当发生世界金融动荡时的安全气囊)和国家基金(其收入将用于退休金改革)。
同时,近些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贸顺差,对稳定俄国内经济、填补国库空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俄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4月1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已达5 0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2007年,受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俄通货膨胀率高于年初时8%的预测,达到11.9%。虽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顽疾并没有完全治
愈,但价格相对稳定的趋势和充足的黄金外汇储备为卢布的自由兑换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俄相信,以这样的外汇储备实力来保障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绰绰有
余的,可以说为可能发生的货币投机风潮、突发性贸易支付冲击和国际收支短期失衡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证[7]。从2006年7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货币领
域里最后一道限制,从而实现了卢布可自由兑换这一战略性任务。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增加
丰富的自然为俄罗斯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别国无法企及的坚实基础。俄已探明的储量
约占世界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俄已探明的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美国为10万亿美元,
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仅为2.5万亿美元[8]。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生产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组中,
能源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位,处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产业正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因此,产业,尤其是性产品的出口对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其在世
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的卢布贬值和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为俄罗斯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2000年以来,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总额从2000年的1 050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5
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3 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1 9亿美元,同比增长44.9%;顺差从2006年的1
634亿美元下降到1 528亿美元,减少106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净出口同比下降6.5%。据俄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7年俄罗斯3
524亿美元的出口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为2
200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2.4%[9]。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以及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俄天然气,使得俄油气出口收入大增,从而促进了俄罗
斯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200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2003年,国际信用评级机
构穆迪公司一次将俄主权信誉等级提高两个级别,由适合投资的BA2级提高到适合投资的BAA3级;美国权威的A.T.科尔尼咨询公司所做的投资信心调查表
明,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2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位,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10大投资地之列。西方商界不仅开始议论
“俄罗斯经济
现象”,而且开始大举进入俄罗斯这一新兴投资热土。可口可乐、肯德基、三星等纷纷扩大对俄的投资。根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2006年相
比,2007年的资本净流入增加了一倍,达到823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471亿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3.3%[10]。对俄罗斯进行投资的国家主
要是:英国、荷兰、塞浦路斯、卢森堡、瑞士、法国、德国、爱尔兰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投资占外国对俄累计投资额的86.3%,占外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的
85.1%[11]。
我们在盘点俄罗斯经济业绩时不能忽视的是,面对苏联解体之后国家的艰难形势和后冷战时代的挑战,俄罗斯不得不加快其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尤其是加
入“七国集团”(G7),使“G7”发展为“G8”,并于1998年成为“G8”的完全成员。可以说,“G8”见证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变
迁,其议题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转换,从经济议题扩展到政治、安全议题乃至全球问题等领域。由于在上述领域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八国集团”渐渐被世
人誉为正在形成中的全球治理中心。2006年7月,俄罗斯首次以国的身份举办了八会,能源安全、防控传染病以及发展教育等峰会主题既具有全球意
义,也体现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特色。现在,俄罗斯在G8内部已经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作用也在日益提升。
二 经济增长中的隐忧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确立了本国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客观上说已经选择了有效配置的经济机制和国际环境,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基
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雪崩式”滑坡,严重损害了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存量基础,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而1999年以来俄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终于使国家摆脱
了危机,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但是,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不再是封闭状态下的经济,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俄罗斯经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
“增长中的隐忧”。
(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
2007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但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仍是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的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全球经济在这一轮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美国—日欧—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新格局,其中美国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周
期性转移,形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日欧利用高新制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高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则只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禀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和普通制造业领域发挥成本优势,从而寻求自身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这样看来,如果高盛公司把“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视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话,那么,将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
供应基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几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也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畸形尤其是能
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自然,特别是燃料—原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
电力、有色和黑色金属以及机器设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维持了燃料—原料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态势,这类商品的出口额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多年呈上升势头:1994~2000年这一指标一直保持在82%~85%。其中,燃料类(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出口额占出
口总额的比重为40%(金属类占20%)[12]。2004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9.9%,2005年达到了61%,2006年进一步升高至
68.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达67.7%。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会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
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以至于俄和国际组织在预测俄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作为重要参考因
素。例如,2007年8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把对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测从5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从而将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
测从年初的6.05%提高到7.3%~7.4%。
应该说,俄罗斯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是不合理的,它是其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体现。如果说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是在
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那么,经济转轨初期的俄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而
在进入21世纪后的高科技时代,如果不改变这种畸形落后的产业结构,经济就难以实现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更不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甚至有可能
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样就会在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
格局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正如有文章指出,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出售只能作为经济复兴的起点,“兴国”战略不可能引领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
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这一切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16]。其实,俄罗斯已经意识到了这一
点。2007年4月,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发挥到极
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二)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降低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人口老龄化等,这一切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
同时,由于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缩小。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
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
竞争力概念一般包括商品竞争力、商品生产者(公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几个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商品。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力问题。
商品竞争力可以理解为需求、价格、质量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业绩等。商品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成本。
商品生产者或公司(企业)竞争力包含在一系列的优势中,这些优势只有在世界市场上通过与外国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显现出来。生产的盈利水
平、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战略、管理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都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
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公司竞争力不仅大大
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韩国和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外,经理人水平也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俄罗斯
的这一指标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结果表明,在53个被调查国家中,俄罗斯经理人水平位居第51位,金融企业家为第50位,售销企业家为
第52位,管理专家的培训水平为第50位。这说明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很低。正因为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
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严重威胁。
国际竞争力是商品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的综
合反映。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来看,它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
财富的能力。IMD对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效能、效能、基础建设以及经济表现等四大类指标。俄罗斯在1994年第一次被列入国际竞争
力的报告中,但当时并没有把它按照竞争指数列入排名表,只是按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比较。1996年,俄罗斯正式被列入排名,当时
它位于第48名,实际落后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国
际竞争力有增强的趋势。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7年5月公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在2008年《国
际竞争力报告》中又从第43位降至第47位,仍然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韩国为31位,印度为29位,
中国为17位)。
应该看到,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虽然其经济充满活力,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的主要难题之一。从目
前的情况来看,俄竞争力的上升势头估
计会保持下去,按GDP排名也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1],但要想挤入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还有异常艰难的道路,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民族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只
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增强国家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俄在上述
两个方面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景比较渺茫。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在全球范围
进行合理配置,是各国经济紧密依存、互相融合成全球经济整体的一种发展状态和过程。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应该说是处在最低水平上。参与贸易全球化的
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罗斯从1993年提出申请至今已近15年,入世谈判却仍在进
行中。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不仅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整性,也使俄罗斯无法享受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利益。俄希望在
2008年之前完成入世谈判的所有工作,这不仅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取决于俄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除此之外,俄参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
度就更低了。
当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从而引发新一轮空前激烈的竞争。
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展开,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比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相对上升,从而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俄罗斯能否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格局中
处在什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俄罗斯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远不乐观。
如果说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那么欧盟东扩则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空间大为收缩。1998年,俄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认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前景最好的经济联合体”,并将俄罗斯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潜力使俄罗
斯最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
但是,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征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这就构成了俄罗
斯还没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
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也不例外。
三 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因此,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0年
的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2004年又提出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以保证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减少贫困。为此,俄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
策措施。实际上,俄和经济学家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预测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
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 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使这一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
(二)使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三)大力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避免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改善经济结构,俄继续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带动国内消费需求。200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实施了居民实际收入超过GDP增长幅度的政策,从而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
据俄联邦预算,2007年俄仍投入巨资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让低收入者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利益。按,2007年俄公务员平均工资提高
15%;退休金标准提高20%以上;军人津贴标准在年初提高15%的基础上,从秋天开始又提高11%,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从2007年9月1日起提高
50%。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来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第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市场机制和调控的关系,许多年来不愿意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商业项目的机制。最近两年,俄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专门扶持相应投资项目的机制。
综上所述,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确实以其较高
的增长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恢复,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威胁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经济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力度,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未来的走势。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自由程度、司法
和商业竞争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差距、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此外,未来世界的总体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外界因素,也会
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世界最大船多少吨位
“这么大吨位的油轮” 应该是指专门运输原油的超大型油轮(CLCC),这种油轮一般载重量在30万吨左右。原油价格便宜但是不能直接使用,只能运送到各国炼油厂进行再加工。因为这种船载货量大、相比而言运输成本低,所以适用原油这样的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
成品油是炼油厂对原油进行提炼后生产出来的成品,像煤油、汽油、柴油等等。这些成品油生产出来后大多是在本国或者本地区进行分销,即使有成品油海上运输也只是上万吨少量,很少有一次性几十万吨那样的货量。所以简单来讲也就是如果用超大型油轮去装运成品油的话几乎没有货源!
这跟原油与成品油孰轻孰重、孰贵孰贱没有关系!
世界最大船是多少吨位呢
世界最大船多少吨位,下面有我为你介绍。
? ? 世界最大船
该轮现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船体长458米,宽69米,载重吨为564763吨,满载排水量825614吨。
船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
国际海事组织(IMO)编号:7381154
起造年份:16年12月
完工年份:19年(应为1981年,从19年开始的加长改造)
建造厂商:住友重机械工业(日本)
船只船种:油轮
货物种类:原油
国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奥森油轮(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净重吨位(DWT):564,763吨(经重建后)
总注册吨位(GT):260,581吨
吃水:24.61公尺
舷宽:68.86公尺
船长:458公尺
航速:13节
动力:住友Stal-Lal AP蒸汽涡轮机,50,000匹(37,300千瓦),转速85 RPM
体积:658,362立方公尺
该轮现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船体长458米,宽69米,载重吨为564763吨,满载排水量825614吨。
船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
国际海事组织(IMO)编号:7381154
起造年份:16年12月
完工年份:19年(应为1981年,从19年开始的加长改造)
建造厂商:住友重机械工业(日本)
船只船种:油轮
货物种类:原油
国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奥森油轮(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净重吨位(DWT):564,763吨(经重建后)
总注册吨位(GT):260,581吨
吃水:24.61公尺
舷宽:68.86公尺
船长:458公尺
航速:13节
动力:住友Stal-Lal AP蒸汽涡轮机,50,000匹(37,300千瓦),转速85 RPM
体积:658,362立方公尺
诺克?耐维斯号最早是在16年12月时,于住友重机械工业位于日本横须贺市的追浜造船所(Oppama Shipyard,目前已改名为横须贺制造所)起造,船体编号1016号,并获得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19年)的命名。海上巨人号原本的订购者是一名希腊船运业者,但他在拥有该船三年后,在船只尚未完工之前就破产了。
19年,中国香港船王董浩云(的父亲),从破产的希腊船运公司手中购买了正在建造的海上巨人号油轮(Seawise Giant)。
董浩云在接手这艘船后要求造船厂更改设计规格,将原本已有48万吨载重量的海上巨人号加长了数公尺,载重量达到56万吨,其高达82.5万吨的满载排水量使海上巨人号正式成为人类建造过的最大载重吨位船舶,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船舶!1981年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下水。
1988年5月14日(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为了控制伊朗的经济命脉发动了袭船战),海上巨人号航经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时,遭到伊拉克的米格23bk的空袭,沉没在伊朗的卡克岛海岸外的浅海海域。沉没后的海上巨人号就以这种状态一直存留在海底。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后,海上巨人号被打捞上来,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挪威的海运公司诺曼国际,更名为:快乐巨人号(Hy Giant)后重新复出。
诺曼国际实际运营快乐巨人号的时间不久,他们以39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家挪威船公司亚勒海运(Jahre),同时将船名改为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在历经十余年的服务后,?亚勒?维京?号被转卖给了新加坡籍的第一奥森油轮公司(First Olsen Tankers),并被改名为现在的?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号,目前该公司与卡塔尔的快桅石油公司签订一纸合约,租赁这艘船三到五年的时间,投入夏辛油田作为海上浮式原油储卸系统服役至今。
?
迄今为止,在传统的?船舶?定义中(即不包括超级海上人工岛),按照载重吨衡量,人类曾经建造过的最大船舶是19年日本建造,1981年建成的?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号56万载重吨超级巨型油船,载重后总吨位82.5万吨,被称为ULCC((Ultra large Crude oil Carrier,超巨型原油轮)。
BAF和 CAF,怎么收取
超大型原油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我带大家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超级游轮 诺克?耐维斯号
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是一艘新加坡籍、属於超大型原油运输船(Ultra Long Crude Carrier,ULCC)等级的超级油轮,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与最长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船长超过1/4英里(1英里=1.6093公里),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在2004年经营业主易手改为现名之前,它又曾被称为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19年),快乐巨人号(Hy Giant,1990年),与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1991年)。2004年三月该轮进入杜拜乾坞进行改装工程并改名为诺克?耐维斯号,改装后作为浮动储油与卸油单位(Floating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FSO),目前正停泊在卡达的夏辛油田(Al Shaheen Oilfield)做为外海储油用途。
历史
诺克?耐维斯号最早是在16年12月时,於住友重机械工业位於日本横须贺市的追浜造船所(Oppama Shipyard,目前已改名为横须贺制造所)起造,船体编号1016号,并获得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19年)的命名。
海上巨人号原本的订购者是一名希腊船运业者,但他在拥有该船三年后,在船只尚未完工之前就因破产之故,将这艘船转卖给了香港籍的船王董浩云(C.Y.Tung)。董浩云在接手这艘船后要求造船厂变更设计规格,将原本已有48万吨水位的海上巨人号加长了数公尺,而增加了8万7千吨的水位,其高达825,614吨的总承载后重量(Gross Loaded Weight,GLW)使海上巨人号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
两年后,1981年时,海上巨人号终於完工下水,主要的任务是在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一带运输原油。当时正进行中的两伊战争严重地影响了波斯湾地区石油的生产与运输,因为伊拉克宣布任何载运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所生产原油的船只都将成为伊拉克袭击的目标,但海上巨人号仍然冒险进入波斯湾海域进行运输工作,终於招致不幸,在1988年5月14日航经荷姆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时,遭伊拉克战机以法制飞鱼反舰飞弹攻击重创,沉没在伊朗的卡克岛(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浅海海域。沈没后的海上巨人号就以这状态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两伊战争结束。
1989年,海上巨人号被以3千5百万美元的代价转卖给挪威的海运公司诺曼国际(Norman International),船只在打捞起来后被拖至新加坡的吉宝造船厂(Keppel shipyard),自1990年10月起进行大规模修复工作,这次的维修需要3200吨的钢原料,更换掉的管线长达32公里,需要6千万美元的修缮费用。在经过一场堪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修复工程后,这艘船被改名为快乐巨人号(Hy Giant)后重新复出。
诺曼国际实际营运快乐巨人号的时间并不久,1991年时他们将这艘船以3千9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家挪威船公司亚勒海运(Jahre),而该船也同时改名为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在历经十余年的服务后,亚勒维京号被转卖给了新加坡籍的第一奥森油轮(First Olsen Tankers),并且改名为现在的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目前该公司与卡达的快桅石油(Maersk Oil)签订一纸合约,租赁这艘船三到五年的时间,停在夏辛油田作为海上储藏与装卸原油的设施。
为此诺克耐维斯号在2004年3月进入卡达乾坞进行FSO化的改装,改装项目包括主要管线的重设,新的泊靠系统,与一个直升机停机坪的装设等,并於6、7月间开始启用。
相关数据
诺克耐维斯号能够容纳将近650,000立方公尺的原油(将近410万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开发的双层船体(Double Hull)技术,来防止原油意外渗漏污染环境的可能。然而,满载后的这艘船吃水超过24公尺,因此无法通过水深较浅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等人工河道,或甚至连英吉利海峡也无法穿越。另外,由於这样的吃水深,满载时的诺克?耐维斯号并无法进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驳设施,在外海直接卸载原油。
虽然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但因为高度的自动化设计与电脑,诺克耐维斯号仅需用35至40名的船员就能顺利航行。
船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
国际海事组织(IMO)编号:7381154
起造年份:16年12月
完工年份:19年
建造厂商:住友重机械工业(日本)
船只船种:油轮
货物种类:原油
国籍:新加坡
船主:第一奥森油轮(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净重吨位(DWT):564,763吨(经重建后)
总注册吨位(GT):260,581吨
吃水:24.61公尺
舷宽:68.86公尺
船长:458公尺
航速:13节
动力:住友Stal-Lal AP蒸汽涡轮机,50,000匹(37,300千瓦),转速85 RPM
体积:658,362立方公尺
海上巨人号超巨型原油船的简介
BAF、CAF费用,是一种附加费,这种费用,现在一般航线都有这个费用。是船公司根据出货的季节不同,进行调整的,而且这种费用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像每年的5--10月份,是出货旺季,这些费用要高一些,11--4月份,费用低点。但是这两个费用跟成交方式FOB\CIF等没关系。
具体解释:
1、CAF
CAF=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币值附加费?
是国际海运中船公司征收的一种附加费。是一种费率,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例如:17.9%;但个别船公司或个别航线是以具体金额来收取,例如USD20/TEU。
全称是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国内称货币贬值附加费,也有称汇率调整附加费或币值调整附加费。
2、BAF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燃油附加费
是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的简称, 意为油价调整指数附加费(即燃油附加费)。这是因为国际燃油价格上涨,造成船公司营运成本增加,船公司加收的费用。大多数航线都有,但标准不一。
扩展资料:
注意:
1、CAF一般在欧洲、地中海、黑海航线上收取。每个月调整一次,标准也不一样。根据船公司不同,有些是以海运费为基础,乘以CAF的百分比费率,即得出具体的CAF金额。例如,2008年9月,CSCL的SHANGHAI到HAMBURG的海运费是USD900/TEU,CAF费率是17.9%。那么每TEU货物的CAF的具体费用就是USD900*17.9%=USD161.1。
2、因为有些点是内陆点,部分船公司的CAF就不仅仅是海运费乘以CAF费率,而是(海运费+中转费)*CAF费率。
3、有些船公司就取一个固定的CAF金额,例如万海2008年9月份CAF直接就是USD20/30 (20'/40') ,而没有固定的费率。
当然上面三种情况,第2种,第3种属于个别情况。遇到的较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CAF
百度百科-BAF
橡胶加工机械最新国标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号油船是一艘超巨型原油船,是15年日本住友重工业为香港船主董浩云造的。载重吨42万吨,这艘船于19年启用,1980年它的中部被延长了80米,成为56.4万吨。1981年它被改名为“Jahre Viking”号,至2009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长458.45米,宽68.9米,吃水24.5米。2010年在印度Alang拆船厂被拆卸解体。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号超巨型原油船,被称为ULCC((Ultra large Crude oil Carrier,超巨型原油轮)。此时,甚至有业者开始设计载重吨达100万吨的油船。但是,船舶的吨位也无法继续膨胀的。
13年,为了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收入剧减,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决定大幅度提高油价,从每桶2美元上涨到11.5美元,猛涨4.8倍,更逢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石油被减产并禁运,对西方工业国家形成沉重打击,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石油需求被显著抑止,于是大批的VLCC订单被取消。1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更飙升至31美元,1981年更突破40美元,使得尚未复苏的资本主义世界紧急陷入了持续衰退的境地。这样,西方国家被迫改变能源结构,从以石油为主转向其他诸如煤、核能、可燃气等多元化能源结构,从而更大幅度地降低了海上石油运输量(19年海上油运量14.亿吨,跌至1985年仅9.81亿吨)。总运量的降低,导致了已有巨型油船的空载或闲置,70年代初大量建造的油船特别是VLCC陷入了严重的过剩状态,巨型船舶的热潮时代从此淡去。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号超巨型原油船在油船发展史上它既是有里程碑意义的油船,又是有警示作用的油船,它告诉人们:船舶的吨位不能,也无法继续膨胀的,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巨型原油船也不例外。
(施鹤群)
2008年1-4月份,机械行业增速有所回落。不过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仍然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08年以来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增速要低于07年。1-5月份,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双双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机电产品出口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不大,国内对于进口机电产品的需求依旧较为旺盛。 生产要素涨价挤压行业盈利空间,钢材价格仍将小幅上涨。07年下半年来,原材料和燃料特别是钢材价格涨幅较大,严重影响工业产品的盈利空间。综合铁矿石和焦炭价格走势,未来钢材价格可能继续小幅上涨。
重点子行业情况。部分工程机械产品出现放缓趋势,但工程机械出口仍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逐步确立。机床工具是整个机械行业景气度的代表,行业进口替代趋势明显;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予行业特殊的优势和较高的安全边际。船舶制造业位于一个景气周期的顶点,景气度下行不可避免。
一、机械行业增速略有放缓
根据机经网的统计数据,4月份整个机械工业(不包含汽车和电工电器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324亿元,同比增长28.32%,这一增速要略小于07年全年的30.05%。实现出货值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27.24%,也小于07年全年的29.4%。从4月份开始,行业的销售产值增速和出口增速均稍有放缓。
07年1-11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72.4亿元,同比增长39.63%,而08年1-2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92.0亿元,同比增长24.99%,增速明显放缓。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和毛利率下降是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不过总体来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仍然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1-5月份,机械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有所减缓。分子行业看,交运设备和通用设备行业的增速较为稳定,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专用设备行业4月份增速下降明显,但5月增速明显回升。
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机械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正相关,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周期性行业。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带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从2004年以来,三大机械子行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制造业,其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了较高的增速,且均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08年以来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要低于07年。
从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减;交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从3月份的高位有所回落;而通用设备行业的投资增速则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值得注意。
进出口双双加速
根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月份因春节和南方雪灾等季节性因素,一度出现出口增速大幅放缓的现象,但在4-5月份,进口和出口增速均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好于多数人的预期。5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为28.1%,而进口增速为40%,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造成进口价格大幅攀升拉动进口,实际进口增速可能在20%左右。
5月份,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也达到了33.07%,其增速明显高于2007年27.6%的水平,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机电产品出口受全球经济环境拖累并不明显。5月份,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速也达到了27.3%,其增速明显高于2007年16.7%的水平,说明国内市场对于进口机电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
二、钢材等生产要素涨价挤压行业盈利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其中涨幅较大的有: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0.9%,煤炭开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并且上升幅度超过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07年10月以来,两者的差值有进一步放大的趋势,这必然会挤压工业产品的盈利空间。反映生活资料价格的CPI的上涨也将给工资水平的带来一定上涨压力。
可以看到从2007年1月以来,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指数与机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距急剧扩大,07年9月以来,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开始急剧上涨。而截止到08年3月,机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较小,机械行业的成本压力尚未向下游进一步转移,这必然会影响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
从历史数据来看(不考虑其他因素),机械类上市公司毛利率的变动要稍稍滞后于钢材价格变动。钢材价格在04-05年期间达到一个相对高峰,机械类上市公司05年的产品毛利率也随之降低到近年来的最低点。然而从06年开始,虽然钢材价格在不断上涨,但企业的毛利率却在不断提升,这与企业的技术进步,高毛利率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有关。
一季度,企业可能存有涨价前购买的原材料和零配件,企业也可能未来得及对产品价格作出调整,由于钢铁涨价的传导会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因此钢铁涨价对于行业毛利率的影响具体有多大,行业毛利率的未来走势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钢材价格仍将小幅上涨
铁矿石价格有望高位回落。今年1-4月,我国国内大中型矿山新增铁矿矿可完全覆盖1-4月我国新增产钢铁所需铁矿石。加上进口铁矿石的新增部分,1-4月份,我国铁矿石供大于需高达2344.59万吨。开铁矿石的高利率使得海外铁矿公司纷纷增产。5月,澳大利亚FMG公司已建成年产铁矿石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随后后几个月FMG公司将向全球市场提供铁矿石1500万吨左右;巴西除淡水河谷公司外,其他矿山也将在下半年提供600万吨左右的新增量。
1-4月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且出现了供应量略大于需求量的情况,08年下半年铁矿石价格有可能在高位有所回落。但考虑三大矿山公司占有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以上,集中度高,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的能力强,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海运费用的大幅上涨也是铁矿石价格一路攀升的原因之一。近期铁矿石航运市场也出现一轮不期而至的雪崩暴跌走势。据称,由于中国钢厂突然中止铁矿石货盘租船业务,6月9日至13日的一周内,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海运费分别暴跌14.89%和31.53%。海运费用的理性回归也有助于铁矿石价格的回落。
焦炭供给偏紧,价格将持续上涨。焦炭是炼钢所需重要原材料,焦炭的大幅涨价也是钢铁价格的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生产1吨钢需要0.4到0.5吨焦炭。随着国内焦煤供给紧张的延续,其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动力。6月初,北方焦炭市场再次呈现大幅上涨态势,涨幅基本在300元/吨左右。
由于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焦炭价格仍将继续上涨,我们判断后期钢材价格可能呈小幅上涨的态势,但钢材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钢材继续大幅涨幅,将严重积压下游机械行业的盈利空间,进而抑制对钢材的需求,促使钢材价格的回落。如2005年的情况,铁矿石价格大涨71.5%,钢厂提价涨幅过大,下游无法消化,反而导致需求以及钢材价格回落。
总的来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对于机械行业是较大的利空,但从长远来看,钢材涨价也会促进机械行业整合,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有利于行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重点行业跟踪
工程机械:部分产品增速放缓,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08年1-4月,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为655.0亿元,同比增长45.0%,与07年全年44.2%的增速波动不大。工程机械的旺季为3-4月份,08年3-4月份工程机械的销售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2-4月份的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65.2%,52.2%和33.7%,增速高位回落。
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速在08年初出现明显下滑,可能是因为春节、南方雪灾等季节性因素,预计08年上半年应会有所反弹。总体来看,行业还是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景气度。
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钢材涨价对不同的产品影响不一,技术含量和毛利率较高的混凝土泵车、旋挖钻机、大中型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相对影响较小,而且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且有较强的议价权。而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铺摊机、叉车等产品压力较大,行业竞争激励,产能过剩,提价空间有限。
长期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08年2-4月份的数据显示,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未出现下降的趋势。今年是换届年,历来换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日趋多元化,企业自筹和其它资金占比在80%以上,加之四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预计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维持高位,08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仍将保持相对旺盛的需求。
部分产品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大
分产品来看,铲土机械(装载机、推土机)销售情况良好,08年1-4月份增速明显高于07年同期增速,增速在4月份才稍有回落,增速超出多数分析师预期,这可能与当前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掘矿业的高景气度有关。
叉车4月份的销量增速较快,增长势头良好,随着人力成本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由于叉车对应的下游行业非常广泛,其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压实机械(压路机)行业增速较慢,08年初一度出现了负增长,产销量月度之间波动较不大,行业增速主要取决与公路建设投资增速。压路机出口增速较快,是行业唯一的亮点。
混凝土机械的产量增速在3-4月份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可能与信贷紧缩、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有关,行业的走势有待观察。目前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比例大约为23%左右,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2006年开始,国内240个城市要全面推广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第一批从2007年7月1日开始,第二批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范围包括石家庄等36个城市;第三批从2009年7月1日开始。随着商品混凝土比例的提高,混凝土机械的需求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
出口方面,根据机经网的数据,07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出口增速达到了81.4%,08年4月出口增速达到了136.2%,出口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这表明中国工程机械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显现。由于国内企业在制造、研发等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已经全面替代进口,并且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未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进步、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海外销售网络布局的完成,工程机械出口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机械协会的数据,08年1-4月份,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其中进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出口3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小幅回落。
从产品来看,主要产品的出口增速均较为迅猛,且出口的增速均高于进口增速。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整机产品有挖掘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塔机、履带起重机、叉车、推土机、筑路机及平地机。部分产品的进口金额远小于出口金额,如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等,这表明这些领域,国内产品已经取得了较大的优势。
而挖掘机、摊铺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凿岩机、零部件等领域仍然依赖于进口产品。特别是挖掘机和零部件进口金额较大,分别达到了5.52亿元和8.24亿元,占进口总金额的28%和42%,这表明我国挖掘机和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水平较差,还严重依赖进口。
根据2006年的数据,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出口额占总比中的43.7%,由于对中东、印度、俄罗斯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新兴世界国家出口增速较快,预计07年这一比例将继续下降。目前来看,次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对工程机械出口影响有限。
2008年全年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的仍将保持迅猛增长,增速较07年略有所放缓,但是幅度有限,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仍将会在50%以上。
机床工具:机械行业景气度的代表,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08年行业维持了07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08年1-4月,我国机床工业共实现销售产值245.1亿元,同比增长28.1%,较07年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实现出货值19.56亿元,同比增长32.6%,较07年出口增速上升3.5个百分点。
销量方面,08年1-4月,我国共生产机床205,156台,产量同比增长12.9%,较07年全年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生产数控机床40,824台,同比增长21.2%,较07年全年增速下降11.4个百分点,增速回落较多。但数控机床的增速还是远远超过行业增速。2007年,我国机床产品的产量数控化率约为20.3%,远低于日本的75%,德国和美国60%左右的水平,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机经网的数据,08年1-2月,机床行业的盈利状况表现良好,利润总额增速和销售收入增速有加速上涨的趋势。不过受到钢材涨价的影响,行业的毛利率还是有所降低,08年2月的毛利率较07年11月下降了0.62个百分点。普通机床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钢材涨价对其压力较大,而大中型机床和专用机床的毛利率较高,钢材所占成本比例较小,且产品供不应求,议价能力高,所受影响较小。
政策扶持成为行业发展的保障
机床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母机,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策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进行大力扶持:减免数控机床产品增值税;出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政策,引导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对部分设备的进出口进行引导,保护国内产品;对某些关键设备和项目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等等。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予了行业特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较高的安全边际。
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2007年中国机床市场的消费额以23.3%的增速扩大,消费额达到153.9亿美元。
在机床消费增长的同时,机床进口额不升反降,比上年减少了2.4%,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是近些年来来首次超过50%达到56.3%。
机床产品的贸易逆差首次回落。机床出口额还继续以近40%的速率大幅上升,从而扭转了机床外贸逆差逐年上升的局面。2000年以来,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2007年首次出现回落,2007年进出口贸易逆差为53亿美元,较06年减少7.5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机床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并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开始加速替代进口产品。
行业下游需求旺盛
机床行业的下游是整个机械行业,如汽车、通用机械零部件、航空航天和模具行业等等,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动机床工具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集体推动必然使机床行业处于高度景气周期,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综合对主要下游行业增速的预测,预计2010年前,我国机床行业的消费增长速度将不低于20%。
08年1-4月,我国金属船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13.2亿元,同比增长50.4%,出口409.7亿元,同比增长60.1%。自2003年来,行业一直保持了28%以上的销售收入增速。1-2月份,我国金属船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33.2%。
2月份行业毛利率在钢材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仅仅较07年末下降了0.56个百分点,行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船舶制造中,钢材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约为25-30%,钢材涨价20%,大约影响其毛利率4-5个百分点,而且船舶行业签订的合同多为闭口合同,钢材涨价对已签订单影响较大。但由于船舶价格维持高位,新造船舶的订单价格涨幅高于钢材涨幅,如果钢材价格保持稳定或者仅小幅上涨,行业的毛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船舶制造业正处于景气周期的顶点
2007年,我国完工船舶订单量达到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跃居全球首位,占世界市场份额高达42%,同比增长132%;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达到1588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3%,订单持有量加速上升。目前我国主要船企手持订单至少已经排到2011年,行业在2011年前仍处于一个高度的景气周期。
2008年以来,由于钢材涨价和供需等原因,新船造价继续小幅攀升,未来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新船价格可能出现下滑。船市成交量已经明显回落,1~3月份全球累计成交新船2928万载重吨,月均6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下滑37%,2008年国际造船市场新船成交量萎缩逐渐明朗。
船舶企业拥有大量的美元订单,人民币升值对公司有一定影响。虽然公司可以用远期结汇的方式锁定汇率。但远期结汇的方式也很全部难锁定企业汇率风险。
由于目前各方面都对人民币汇率持单边升值预期,当前银行给出的远期结汇的报价较低。如6月18号,美元兑人民币18个月后的报价仅为6.3846,远低于当天的汇率6.8823,即便签订远期结汇,企业也将蒙受部分汇率损失。另外企业对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也没有把握,一旦结算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小于预期升值幅度,远期结汇反而对企业不利。未来出口型企业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汇兑损失压力。船舶制造业是一个强周期性行业,虽然这一轮景气度还远未结束,但可以预期行业的景气度将有所下行。从新接订单增速来看,07年新接订单增速已有所经放缓,新船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也越来越小。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全球船舶工业的产能将在08-09年前后超过全球船舶市场未来的需求量,即每年的船舶工业产能将大于每年的新增订单量,届时新造船舶价格将面临拐点。随着在手订单消耗殆尽,那么船舶市场行情的下行即不可避免。不过,如果未来船市景气回落,造船业只会向中国加速转移。中国船舶企业的净利润率几乎是日本和韩国企业的两倍以上。由于巨大的成本比较优势,世界造船产业向中国转移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您需要可与我联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