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北油田案的案件

2.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3.谁知道2004年中国十大是什么?

4.中国的石油为什么在国际油价降的时候就荒呢,又不见降价呢;升的时候又那么的充足呢.

5.能源危机!危及到什么程度了?

6.我想了解自2000年到现在的石油股价涨幅情况

2004年石油价格_2004年石油价格上涨

一次能源危机是为一种经济体能源供应的任何中立带巨大瓶颈(或价格上涨)。通常,能源危机是因石油和电力或其他自然短缺。一次性能源危机可能是一次油品危机、石油危机、能源短缺、电力短缺或电力危机。当市场出现垄断操作时,就可能出现市场的失败。由于某些工业活动,如工会组织的罢工和的禁运等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发展与扩大。其原因可能是过度消费、基础设施老化,有时也可能会因炼油和港口设施的短缺而限制了燃料的供应所致。在异常寒冷的冬季,也可能出现紧急情况。管线的故障与其他事故也可能造成能源供应的中断。在猛烈的暴风雨后,也可能出现能源危机。英国在2005年的石油终端大火和卡特琳娜飓风等后很快就出现了能源短缺。恐怖分子和反武装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攻击也都是能源消费者潜在的问题,中东地区连续不断的罢工也引起全球石油的短缺。政治,如由于发生而导致的变更、个人集权政治的崩溃、军事占领、等都会造成石油与天然气生产的中断并导致供给短缺。

13年石油危机——起因:为了反对赎罪日战争中对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国家,一些主要的阿拉伯产油国发起的,由欧佩克实施的石油禁运。

19年的能源危机——起因:伊朗革命。1990年的石油价格突涨——起因:海湾战争。

2000—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电力危机——起因:撤销(价格、费用等方面的)管制规定失败,商业腐败。

2000年的英国燃料抗议——起因:英国公路用燃料税收已经相当高和原油价格的暴涨。

北美的天然气危机。

2004年,阿根廷的能源危机。

朝鲜多年的能源短缺。

津巴布韦因为经济失控而导致多年的能源供应短缺。

2007年,缅甸反武装发动的政治导致全面危机爆发,这也导致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进入危机延长的阶段之前,俄罗斯—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争端已经解决。

陕北油田案的案件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石油的政治属性弱化,经济属性成为常态,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油价波动成为金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播报的“油价”,一般都是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即时价格,事后统计和研究用的油价则一般都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1994年4月13日,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陕西省签订了一份石油开协议(“4·13协议”)。该协议规定,从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割出来1080平方公里的矿区给地方,并允许延安和榆林的各县参与开发。不久,各县由于缺乏资金,开始招商引资。由此,大批外省的私人资本和当地的农民开始投资油井。中央一台每晚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中周万顺就是是这批外省投资者的典型写照。

2003年春,陕北地方取“先收井,后清算”的办法,突然强行将原由民营资本经营的陕北几千口油井资产“收归国有”。

投资者们称,此后的清算过程,也是以单方面定价为准,支付的回购款,只是他们实际投资的20%。7月开始,当地出现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群众上访。投资者们声称在收回油井、进行结算的过程中、以及针对投资者上访时,都使用了强制手段,一些投资者是戴着手铐脚镣在兑付油井款的公证书上按下了手印。

投资者一度与派来回收油井的人员发生暴力冲突,也曾集体赴各级上访,但最终他们决定寄望于法律,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陕北油田案的主办律师朱久虎被靖边县警方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和“非法集会”罪名刑事拘留。此案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行力天生具有自我扩张性,《行政许可法》实施一周年来,建立有限、透明、服务的理想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但由于《行政许可法》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的审批权力,原来坐拥巨大权力的一些既得利益部门和官员,自然不会甘心,因此需警惕新一轮的行力扩张冲动。 1993年,陕西省榆林地区行署颁布了《榆林地区石油矿产勘查、钻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榆林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委员会(油气管委办)是榆林地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是负责全区石油勘查、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和滚动发展,具体钻方案的制定及钻井位的审批……钻石油的井块和区块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地区油气管委办审查批准后,钻单位持批件到地区矿管部门办理矿许可手续。”

《暂行办法》中明确:“按程序获得石油勘查、开批准文件和矿手续单位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这个暂行规定中,明确说明榆林地区矿管部门可以办理石油矿许可手续。“从法律上讲,地区矿管部门如果没有国家委托或授权就办理矿手续,那它肯定是越权了。但不管地方是否越权,广大投资者矿许可证是按程序真金白银从一级手中买来的。”作为陕北民营石油投资人的委托人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啸对《商务周刊》说。

尽管都说他们有这个矿证,但接受访的陕北农民中没人能够拿出来。他们的解释是,2003年8月,他们一夜之间被从山上赶了下来,什么东西都没让带。“事实上不光这些投资人拿不出来,我们在当地的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调不出来。”胡啸说,再退一步,即便投资人手里没有矿许可证,按照“4·13协议”与投资人联营的县钻公司也是被授权可以矿的,“因此陕北这些农民投资人的矿许可是有法律依据的,不是非法的”。

1994年4月,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陕西省签署了“4·13协议”,这份协议允许陕西省与在陕北的中石油长庆油田合作在规定地段开发油田。协议第三条第四款规定,为支持陕北地方经济发展,从当地各县钻的实际出发,拟从长庆局依法登记的工业带勘探范围内划出约500平方公里,由安塞等6县组织开发;从延长石油公司依法登记的区域内划出约580平方公里,由延安等7市县组织开。

这是此后8年里延安、榆林各县钻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开本地石油的最重要依据。“4·13协议”同时明确,区域界定后,在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登记的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划给地方单位开发的探矿权、矿权保持不变,经国家和管理部门批准后,由长庆油田、延长油矿与有关开发实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报国家油气主管部门备案。

从这份协议可以看出,陕北油田的探矿和矿权一直是属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各县的开发实体,也就是各县的钻公司,是受长庆和延长的委托进行开石油。 有了这一政策的支持,延安、榆林地区各县成立了15家钻公司,他们成立时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但不久县属国有钻公司就大部分陷入亏损,有的面临破产。眼看这些拥有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油授权的公司举步维艰,一些县开始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投资商以与钻公司联营的方式进入陕北开石油,这其中主要是外省私人投资者。

此后,陕北地方利用这一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据了解,在19年之后,陕北各产油县成了私营石油经济的大舞台,石油产业生长为地方的经济支柱。

据官方统计,到1998年底,延安、榆林地区各县石油开发总投入已达50.5亿元,其中联营企业32.9亿元,共钻井5561口,年产油量达到168万吨。石油开发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80%,6年增长了50倍,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040元,上升到17000元。

投资者们一般是与县签订一个《关于合作开石油协议书》,合同多为5年、8年,甚至无限期。在本刊找到的一份靖边县1994年关于合作开石油的有关规定上这样写道:“油井合作开期限由原回收投资后开5年改为长期合作开,完后油井设备交归县上。原定五五分成的合作5年后改为县分四成,投资方分六成。”

联营开的方式大多是县参与分成的依据,但实际上县并不出资,全部由投资人出资并承担风险。靖边县规定,投资商每占用一平方公里打油,要向交8万元。安塞县则规定,一口井打出油后要交11万元。到1996年,引进外来投资开发石油在陕北达到一个高峰,有1500多家公司涌入延安、榆林地区开。

“‘4·13协议’上所说的委托授权是个模糊的说法,因为矿权的获得很严格,这里没有把它说清楚,是为了不与《矿产法》冲突。但你给投资人一个井块和坐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那不就是开石油吗?”胡啸反问到。

投资人与地方签订《关于合作开石油协议书》后,即开始申请井位,投资打井,在这个过程,油井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自然就归投资人所有。对于这“三权”,地方与投资者争议不大,因为在此后的强行收井阶段,也始终承认投资人有油井的“三权”。

拥有矿权间接授权和完整的油井“三权”的投资人,在地方招商引资引导下,开始大干快上。时间到了1999年,这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当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国土部联合下发“国经贸石化(1999)1239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和部门要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并根据联营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取划转、收购、兼并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并入陕西延长石油工业集团。

然而,不幸的是,陕北当地大部分“油老板”的油井及“三权”正是在1999年和2000年获得的。据延安和榆林的官方统计,到2000年底共引进私人投资者1039家,打出油井4473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有效投入资金55.5亿元,上交税收11亿多元。石油给延安、榆林两市带来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当地财政总收入80%和27.8%。

胡啸说:“据我了解,1999年之后,一些县不仅仍在大规模的招商开油井,而且矿许可证仍在发放,矿权和油井也允许买卖。”

任光明和渠斌文都是1999年在靖边县继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之时成为油井投资人的。“当时鼓励我们当地人投资,所以我和宝鸡的几个朋友注册登记了一家宝钛实业公司。开始和签的合同写的合作开发期是‘长期’,我们先后投入了540万元的资金,打了6口井,其中只有两口是干井,另外4口井合计日产量约5.7吨。”渠斌文介绍说,“2000年,我们公司又重新登记,把合作期缩到2006年。”

记者看到,公司营业执照上确实标明宝钛公司的经营期限是到2006年10月15日。但事实上,2003年6月,当地开始收回“三权”。按照的补偿方法,渠斌文投资540万元打的6口井最后只得到了140万元的补偿。 开陕北石油风险最小的1994—1999年,投资者主要来自外省和本地的党政司法机关。此后,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原油流通秩序。

1999年夏天,国家经贸委等5部委和陕西省,就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等情况写成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目前陕北地区实际形成了三类不同的石油开公司,一是具有油气开资质条件的长庆石油勘探局和延长油矿管理局,二是地方各县成立的钻公司,三是通过招商引资进入陕北地区从事石油开的联营公司。”

报告指出,根据《矿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国家对石油的勘探、开、审批实行一级管理,但事实上,陕北部分县在组织石油开过程中,给相当一部分投资商办理了可直接从事钻活动的证照,并作为联营企业给予开油区。

报告认为,地方各级和部门要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严禁未经院批准的任何企业和个人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要坚决停止和杜绝越权审批油田及井位的行为。

调查报告上报院后,得到院领导的批示:陕北地区是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地区之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整顿这一地区石油开秩序,事关生产流通秩序的全局,也是管住源头的重要措施,一定要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整顿。

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国土部联合下发文件“国经贸石化(1999)1239号文件”,即印发《关于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情况调查的报告》的通知。1239号文要求,陕西省要抓紧部署和落实规范陕北地区石油开秩序的意见。所以正在非法进行勘查和开活动的钻井、测井、试井、压裂、修井等作业必须立即停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清理自己的施工队伍,在12月31日前无条件撤出。

事情出现如此逆转,按照国土部一位长期从事石油研究的专家在接受《商务周刊》访时的解释,“最初国家是一片好心,但随着石油价格飞涨,地方感觉给得少,又向国家和中石油索要更多的油田。在中石油拒绝了地方的无理要求后,地方就和中石油打赖,大量引进民营资金抢占油田。这样上千家的民营石油开公司在陕北油,甚至越界开。形成了混乱的局面。”

地方是否真的索油不成而放任投资者抢占国有油田,我们无从得知,接下来的事实是,“1239号文件下发后,陕西省的有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公布或下达,没有告知普通投资者”。胡啸指出,“一些党政司法部门的投资和一些与高层有密切关系的大投资者,纷纷在继续招商的大好氛围掩护下退出,这时进来接盘的就是陕北当地农民。”

到2001年,陕北油田的投资者大部分已被置换成当地农民为主体。

200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延安市吴旗县私人油。受院委托,国家经贸委、监察部等有关领导分别到陕西督查石油整顿,要求立即收回个人油井收益权,严厉查处有关领导参与非法油行为。

巨大的压力向陕西省官员逼近,2002年10月15日,陕西省由主持在吴旗县召开了整顿石油开汇报会,会上决定彻底取缔所有联营开石油的公司,收回他们的经营权、开权。 11月,整顿方案出台,并以榆林、延安市的名义下发。文件下发之前,两市又组织财政、税务等部门开会研究收回油井的方案。

“这些通知和方案应该都存在,但联营公司的投资人根本就没见过。从1999年之后,我知道的第一份明示的收井文件就是2003年5月陕西省石油行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取果断措施彻底收回联营单位油井收益权的紧急通知》。”胡啸所说的明示,就是指它下发到每个钻公司和联营公司。

2003年6月13日,榆林市召开紧急会议,王登记主持会议,并在会上强调,信心就是决心,进度问题就是态度问题,到了关键时刻,必须下大决心,一鼓作气,彻底拿回“三权”。有资料显示,王登记在会上提出三点:一,先接管后清算,一次清算,一步到位,原投资者彻底退出;二,严格执行无偿收回政策,凡投产满5年、投资收回的油井无偿无条件收回;三,产量核定要以历史测产、上缴原油、纳税票据为依据,决不能重新测产。

榆林市委组织部长刘培仓在会上强调,收回“三权”工作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各级领导必须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决不能逃避退缩。他指出,因为工作不力,已经处理了两名县级干部,“下一阶段,凡顶着不办,不能坚决执行市县有关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失职的县级干部,还要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处理”。

这就是榆政发(2003)55号文,也是日后强行收井过程的主要依据文件。

显然,地方官员们所受到的压力很大。2003年7月,榆林市王斌在接受媒体访时说,他在5月23日全市油井收回三权会上也作了讲话,大意是:省工作组到榆林检查工作时,明确要求我们限期完成收回三权,否则将追究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责任。在这种压力下,王斌在会上坚定地表示,6月底前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县,要追究县以上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会上还特别强调,公检法要为收回油井保驾护航,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清理整顿期间不得受理和支持影响、阻碍油井资产归并重组的一切诉讼和上访。

2003年8月,靖边县开始强行收回“三权”。使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投资者在《收回“三权”资金兑付协议书》上签字画押,没有人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像任光明那样被强制胁迫或像渠斌文那样强行兑付。渠斌文手中的《兑付协议书》上写着:“根据中央、省、市石油行业清理整顿有关精神,靖边县人民已将原招商引资开发地方油井的‘三权’彻底收回,并授权靖边石油钻公司统一管理,收油资金和兑付工作由钻公司承担。经双方同意,签订本协议。经双方认真协商,乙方(渠斌文)同意将位统编号小-318号油井及设备、财产,由甲方(钻公司)出资4.5万元予以收购。”

2003年春,陕北地方所谓的收回油井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收权”运动在陕北地区开始了。地方取“先收井,后清算”的办法,突然强行收回油田。2000多油老板的油井顷刻间挂上县钻公司的牌子,几十亿元民营资产变成了“国有”。投资者们称,此后的清算过程,也是以单方面定价为准,远远低于各大小投资者的计算价格。投资者们声称,支付的回购款,只相当于他们实际投资的20%。

胡啸认为,“从法律上讲,收回‘三权’的行为是县钻公司与联营公司解除合同关系。解除的理由是当初联营存在非法行为,由此产生的财产不具有合法性。现在叫‘收回’,那么就说明原先曾经下放过。如果当初是合法下放的,现在就不应该认定非法而解除合同,但显然,不解除合同,油井就收不回。这是县在回收‘三权’上存在一个悖论。”

不管是否存在悖论,记者访的靖边县私人投资的1800多口油井被靖边县钻公司“收购”。1998年时,靖边县钻公司资产只有500万元,负债2800万元,销售收入几乎为零。然而在收井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2004年增长到9亿元。2005年9月14日,陕西省所属的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靖边县钻公司正式更名为延长油田股份公司靖边油厂。到2006年,靖边油厂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上缴税费5.25亿元,实现利润1.51亿元,先后获得榆林市利税“百强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2005年,延安、榆林两市14个县(区)钻公司完成整体移交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长集团由此拥有了22个油厂。截止到2006年底,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总资产600亿元,职工6万余人,当年生产原油926.6万吨,加工原油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税金89亿元,利润76.7亿元,荣列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00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企业第15位,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29位。重组后的股权比例是延长石油集团代表陕西省控股油田股份51%,延安市和榆林市各占44%和5%。

如此迅速的大规模扩张,无疑提升了这家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的雄心壮志。该公司宣称,到2010年,延长集团的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1200万吨和1265万吨,年销售收入、税利分别达到750亿元和200亿元,成为陕西第一名牌和中国知名企业,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强。一个更大的雄心是,该集团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跨入世界500强行列。

延长油田重组之前,在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等地也发生过私人企业开中石油废弃油井的事例。“当时,国家取果断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2006年以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秩序完全理顺了。”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指着2006年中国油气矿业权分布图对记者介绍,“你看,现在每一个区块的权属都很清楚。”

据国土部地勘司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有效探矿权、矿权总数为1756个,总面积436.13万平方公里。

这些探矿权、矿权中,中石油持有探矿权、矿权793个,面积182.54万平方公里;中石化持有557个,面积.86万平方公里;中海油持有288个,面积139.23万平方公里;延长油矿持有41个,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

石油秩序在版图上理顺并不意味现实的矛盾已然解决。一些投资者声称,由于的单方面定价远低于各大小投资者的计算价格,支付的回购款只有他们实际投资的20%。这起涉及陕西延安、榆林地区15个县的上千名“油老板”和数万农民,他们曾经拥有5500余口油井,据称价值70亿元以上,因此被一些学者和媒体称为“保护私有财产第一案”。自2003年以来,一些不甘心的投资者取了一系列维护个益行动,包括司法诉讼、上访、发动舆论声援、组织座谈会、开办网站等。

2006年4月,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正式接受陕北200多家企业,2000名多石油投资人的委托。接手这一案件后,该事务所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并与积极沟通。最后,律师们建议,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和陕北油田案实情,讨论和争取投资者的“三权”难度很大,两年前冯秉先等投资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判处徒刑,即与他们坚持要求产权有关。

“我们和投资人一起讨论的结果是‘要补偿,不要产权’,这样才可能和之间搭起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胡啸说,“收回三权的行为,并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但主要问题是,1、对于之前被投资人信任的行为,谁应承担责任,投资人不是的对立面,他们是被害人;2、征收行为,需要一个合理的补偿,这个合理是双方面需要论证、听证得到的,而不能是单方面的;3、以钻公司为主体的承受权利,其实质是单方面解除合同后的补偿问题,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需要协商一致。”

这个思路给曾经山穷水尽的任光明、渠斌文等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据渠介绍,6月份陕西省信访办一位刘姓干部告诉他,6月14日,全国人大在一份民营投资者补偿问题的材料上签了处理意见,大意是“以个案方式解决”。这份材料被转回到陕西省,省里又转给了榆林市。

7月25日,渠斌文等到榆林市办公厅密件室并没查到这份文件。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渠斌文感到高兴。据胡啸介绍,除了这份人大批示外,省信访局还有一个方案,大意是:一,收回三权是合理合法的;二,投资的民间借贷是非法的;三,投资者放弃“三权”是正确的;四,有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在不否定行为的前提下,可以个案形式处理投资者问题。

陕北“油老板”们放弃自己油井的财产权、经营权、受益权已经一年多了。在访中,渠斌文表示:“国家要收回战略,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也不愿做历史的罪人,只要把我们投资打井和设备的钱还给我们就行了。”

谁知道2004年中国十大是什么?

70-80年代中, 两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 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日益上升, 但由于国内储量有限, 生产很难有较大突破, 从

而造成供不应求, 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口石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逐步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另一方面, 由于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反对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中东政策, 自13年开始两次对这些国家取“ 石油禁运” 政策,从而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两次大幅度攀升。儿大石油市场的价格都比前一时期明显提高。13一19年, 每桶石油价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一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过30美元的水平。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宽了对能源产业的限制,取了多项措施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对乙醇的大力利用和开发。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加速发展,美国乙醇汽油消费总量已超过汽油消费总量的20%,全美玉米产量有12%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加上现有的完备的石油战略体系使得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不如以前。同时中东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训,意识到了石油上涨会迫使主要消费国减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说这是双方共赢的一个局面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和影响。尽管尚未有遭遇大规模的石油危机,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下高涨的油价与石油紧缺依然对我国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少影响,具体体现为:

1.石油短缺对工业与经济的影响重大

石油作为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和化工原料,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国家

经济发展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

经济增长对能源和石油的依赖度明显增加。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比重达到22.7%比1991

年高5.6个百分点;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5%。严重石油供应短缺一旦发

生,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并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燃料与原材料,石油构成了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伴随着生产成本向消费成本的转移,全社会物价水平就会提高,会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本来就高于其他国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只考虑油价因素,石油价格从30美元涨至60美元,CPI将上涨1.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我国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调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价格上涨也需要消化,那么,国内物价的上升或许会更多。

3.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打破

我国原有的贸易平衡。2004年,我国为石油价格上涨多支付了200亿美元,而

当年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2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为高价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汇。

2004年的贸易顺差能够达到520亿美元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约9100万吨。而

当年的平均油价每桶29.6美元,即使进口保持1亿吨的水平,我国仅为高油价

支付需要200亿美元。总之,在世界经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可能使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4.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

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越大,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阻碍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新的消费需求热点形成也将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油价升高使得居民购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选择持币观望。高油价也会改变大众的住房消费模式,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扬,房子和工作地点间的距离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业也因于油价持续上涨带来航空、长途汽车等交通费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进而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储备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对石油价格的平抑作用上,更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生产间接和潜在损失的弥补作用上。

中国的石油为什么在国际油价降的时候就荒呢,又不见降价呢;升的时候又那么的充足呢.

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

1、宏观调控:“点刹”过度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2004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观调控。由于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得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相继出现紧张,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及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并且适时、有效地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宏观调控可以说是今年各大财经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报道重点,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如下点评:

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院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90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900万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43%,就是说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做如下点评:

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3、钢铁虚热:回归投资理性

2004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变动,价格走了一个V字形,年初的时候往上攀升,大概从5月末开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来了。这个V字形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性,从盲目投资到回归理性。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做如下点评:

先说说年初的攀升,其实钢铁价格的攀升并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要往远了说大概从2002年开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达到了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经济拉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里边,对钢铁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两个产业起的作用:一个是房地产,因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钢材;还有一个产业就是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涨价不能说是好事,但这是个好兆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个建筑业,一个汽车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的态势。这些年通过改革,特别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贷这样一些措施把住房产业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钢铁产业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间掉下来了,为什么掉下来了呢?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钢铁价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种投资热。大家要赚钱,根据当时比较高的价格,钢铁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2%,个别的可能达到22%。这个利润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结果就出现了投资过热,如果这些投资项目都建成的话,有人测算了一下,炼钢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亿吨。我们原来的能力是3.1亿吨,3.1亿吨加上1.5亿吨就是4.6亿吨,这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种投资过热,如果都把它变成项目,都把它投入生产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许多投资项目并不是高科技的,没有达到严格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话,钢铁产业的量上去了水平就会下来,特别是还要占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设项目主要是银行资金,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在银行身上,所以国家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安

在中央“一号文件”等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秋粮的生产形势同样让人感到乐观,预计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预定的9100亿斤。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结束1998年以来出现的连续下滑的局面。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保护价等措施的实施,让农民看到了种粮带给他们的实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上涨势头,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百姓对此十分关心。甚至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议论。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王海征做如下点评: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来说,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8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8年算起到20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中央政策对农业扶持,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下来以后,我们的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是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我先说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化肥以及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黑龙江有一个地方,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的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5、民工短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工潮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叹我国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尴尬境地。很多媒体纷纷发问: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民工荒,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因为随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农民们已经对进城打工不屑一顾了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做如下点评:

民工荒这个叫法本身可能并不准确,今年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比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局部短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准确的描述。从整个判断上来讲,民工的短缺应该不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个的经济形势是非常相关的。比如说今年粮食丰收,今年粮价上涨的比较多,农民的收入会因此增加的比较快,这样他可能选择说我在家里种地是不是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城市里面今年的物价涨幅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来,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4%左右,这样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会高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民工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这个价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劳动保障的条件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准,这些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差距。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区的短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民工的这种不断城市化,或者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这样一个进程,应该说还是很长的一个进程,不会一下子就结束,也不会一下子出现非常规模、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虽然我们说这件事情的影响本身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但是媒体或者学者非常关注,是因为这件事情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只有马来西亚的1/4,相当于现在日本和美国的1/30和1/40,就是比较便宜。而且我们的人口比较多,这个比较优势对国家的对外出口,就是制造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今年外贸出口,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给了一个问号,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首先,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事情。因为从信号的角度来讲,它至少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能永远地靠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我们除了这个优势以外,看来还应该发展别的优势,比如技术、比如知识产权、比如服务业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提醒。

第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工的医疗条件、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从长远来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一定是整体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方面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倒是很及时,或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油价攀升:中国直面能源挑战

被人们称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在2004年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油库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今年国际油价最高时曾在10月25日达到每桶55.50美元,尽管到11月底,国际油价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说,2004年的国际油市,就像场疯狂的过山车之旅。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做如下点评:

如果把国际油价的整个走势再拉得更长一点,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来,国际油价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个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以今年为一个高峰点,但它是从1999年开始缓慢地攀升上来。今年比较突出的反映是连续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关,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关。

在一年之内连续如此狂涨,我们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判断:今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产能的问题,因为今年在全球石油产能方面波动性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其他的几个因素可能会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全球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第二个是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第三个是国际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机行为。

再具体分析一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整个基本面的问题,中东局势的不稳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石油炒家的运作,我们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这个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价上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这样一个细节,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国、德国、法国的高级分析师们预测,石油价格将突破44美元,达到45美元。此话音刚落,油价应声而涨,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这件事情给我们当时关注整个石油价格上涨的非理性因素一个信号。

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大量进口导致了原油价格的迅猛增长,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近两年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国际油价的问题上,惟一对国际油价有发言权的只有美国。

如果说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话,首先大家感到最强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涨了价。第二个我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就是最近对各行业职业经理人收入的一个大规模调查,今年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当中,石油化工行业变成了第一位,每月达到将近8000块钱。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油价的上涨对各行业的影响,已直接反映到了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上。第三个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体的化工价格随着石油开始上涨,当然更直接的行业是交通和运输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损失近80亿美元左右。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据专家估计可能会在0.7个到0.8个百分点。

7、央行加息:启动价格工具

今年以来,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各大财经媒体,几乎每个月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这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出现的不断攀升,也使加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究竟加还是不加,什么时候开始加,加息幅度该有多大等一系列关于话题,曾掀起过几轮热烈的讨论。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做如下点评:

从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宏观调控,这一轮紧缩调控当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当然是考虑之一。到底是不是该使用这样一个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么。大家进行了大量的评判,实际上也在帮助市场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还是不加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讨才行。

今年6月份《财经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说即使CPI上涨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加息的作用不会太大。为什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们要看这一轮经济过热,或者说投资过热是什么拉动的。我们考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换届之后,出于对政绩的需要,投资的冲动非常大。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加息的话,地方就不会太在乎。为什么?你不过就是资金成本多了一两个点而已,你说你加多少管用?你加两个点、三个点对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为它还会去追求政绩。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一定会下来。但是你需要两个点,还是三个点、五个点?这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加一两个点的话,作用不会太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去年10月份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大,国际上对我国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我们再加息的话,那么热钱套利的钱,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市场,至少它在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你的利益上升了会给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会更鼓励它往里走。因此在这两点考量之下,我们认为加息可能作用不会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个货币的过快增长。但如果我们加息了,那么热钱进来了,外汇账款所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这样它就起不到抑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效果,通胀往下压就很困难。所以根据这样一些判断,我们认为加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适宜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加息了,是为了紧缩货币才加息的,其实在这个公告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没有说进一步的紧缩。实际上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层意义。一层就是利率结构的调整。一看长期增加得多,涨得多,短期涨得少,长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少,实际上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储蓄分流,储蓄增长速度在下降,存期限错配的问题出现了,这就需要结构政策来调整。在这一轮加息的过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第二层就是,我们看到的上限被放开了,存款的下限被放开了,实际上这是在向一个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要远远大过宏观调控的意义。

8、股市风云:规范与发展并行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市场在创造了4年以来最大一次反弹的同时,也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到底该怎么看待今年的证券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吕平波做如下点评:

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来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观政策的层面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应该讲是高层对证券市场的最大支持。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发表“国九条”的时候,跟提出要落实“国九条”的时候,上证指数相差了300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宏观背景肯定是要决定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这个基调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涨行情也不会出现。

第二,虽然政策层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国九条”中的九条意见怎么贯彻、落实也有个过程,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说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第三点,跟市场的扩容有关。这在根本上影响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这个行情的起伏。

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经历前几年的下滑之后,最近两年是连续的、每季度都在增长,可股价确在下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个挤干的过程。另一方面,跟我们对中国市场股价的估值论这种观念也有关系,就是把内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对比,会得出内地偏高的结论。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做类比的,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香港市场基本是国际市场、海外市场,这个定价标准应该不一样,盲目地照搬照套就会发觉,这个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出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中国的市场跟海外的市场本质上的差异,不在于差距,说它早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晚发展了多少年。这两个市场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同,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我们现在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把投资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资者为本,如果这样来认识这个市场的话,圈钱这种恶习就有可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唾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从2001年之前过度投机,到2001年之后由于挤泡沫所形成的过度融资,处在这么一个变化中间。现在又是从过度融资向一个有序融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间,最终会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状态,就是从无效融资向有效融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从无效投资向有效投资转变,大家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跟海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们应当怎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落实到实处,这要看明年股东表决体系建设怎么样,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融资,是不是能够从过度融资到有序和有效。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市场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定式,真正转移到以投资者为本,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时间,这两点做到的话,明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比较乐观。

9、土地调控:“闸门”紧缩的背后

农民种粮需要土地,企业扩大规模也需要土地,城市发展更离不开土地。今年国家收紧了这道经济发展的“闸门”,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经济领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关键词。究竟该如何看待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呢?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赵彬做如下点评:

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说,宪法现在进一步对私人财产权的问题给予关注,中央对于推进这种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近些年为大家普遍关注,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恰好是这个财产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民问题集于一身的问题。

具体来讲,这些年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的土地丧失得比较多,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另外,从去年以来,粮食减产也是使得土地问题成为一个时期非常关注的重点。

应该说,如果限制土地的供应,肯定会对那些以土地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制约,这非常正常。因为调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抑制这种低层次的、低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盲目的,以牺牲不可再生为代价进行发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经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院出台了一个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这样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的第一句就是这样说的,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严格的。有一些专

能源危机!危及到什么程度了?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消息称油价下调1元/升,但燃油费上涨1.5元/升。二级以下公路不收费?我们看见的价格只有养路费,二级公路还是路吗?

为什么不见老百姓的工资上涨呢?

我想了解自2000年到现在的石油股价涨幅情况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使得经济休克。很多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通常就是由能源危机引起的。事实上,电力的生产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经济影响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供求关系中的供或求的变化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产生。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13年的能源危机是加剧是由于价格控制起了重要作用。石油供应石油的供应大致上由一些拥有大量容易抽取的石油储藏的国家所控制,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挪威、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OPEC控制了全球石油出口的大部分产量,对世界油价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OPEC决定减少成员国的出口配额,油价就会由于供给减少而上涨,同样OPEC也可以通过增加石油生产来降低油价。导致OPEC实行这些政策的动机源于成员国各自的利益。不过OPEC的行动还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OPEC把油价抬得过高,那么一些原本无利可图生产规模也较小的,例如沥青砂,将变得有利可图而抢占石油的市场。除此之外,为了抬高油价而过分的限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也会对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商产生反作用。石油需求在石油的各种用途中,目前为止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炼油厂的商业用途,主要是提供取暖和交通运输。石油需要经常和北半球的季节交替相适应,冬季由于需要大量的取暖用油,所以需求量就很大。事实上,仅美国就占了全球60%的石油消费,在北美如果某个冬季特别寒冷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全球油价。历史上的能源危机1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取石油禁运而导致这次危机。1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 原因:波斯湾战争。2004年石油价格上涨 - 原因:多种原因导致。油产国的所宣称的储藏量是否合乎事实从1985年,OPEC产油国调整对储藏量估计。虽然在那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规模大的新油田,那些国家大幅度的提高了储藏量的估计。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数据有刻意高估的嫌疑,可能OPEC国家的真实储藏量比其对外宣称的要少。宣布了更高的数字,油产国更容易得到外来投资、银行等。可疑的石油储藏量年 阿布扎比迪拜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1980年28,00 1,40 58,00 31,00 65,40 163,35 17,871981年29,00 1,40 57,50 30,00 65,90 165,00 17,951982年30,60 1,27 57,00 29,70 64,48 164,60 20,301983年30,51 1,44 55,31 41,00 64,23 162,40 21,50年30,40 1,44 51,00 43,00 63,90 166,00 24,851985年30,50 1,44 48,50 44,50 90,00 169,00 25,851986年31,00 1,40 47,88 44,11 89,77 168,80 25,591987年31,00 1,35 48,80 47,10 91,92 166,57 25,001988年92,21 4,00 92,85 100,00 91,92 166,98 56,301989年92,21 4,00 92,85 100,00 91,92 169, 58,081990年92,00 4,00 93,00 100,00 95,00 258,00 59,001991年92,00 4,00 93,00 100,00 94,00 258,00 59,001992年92,00 4,00 93,00 100,00 94,00 258,00 62.702004年92,00 4,00 132,00 115,00 99,00 259,00 78,00被宣称的储藏量的总数是7010亿桶,其中有3175是可疑。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按石油出产国的说法,年年新发现的石油矿床能够几乎完全代替所出产的石油:储藏量一直很稳定,没有起伏。例如,如果没有有新的发现,沙特阿拉伯每年出产300亿桶,储藏量也应该跟着减少(除非这些国家没有把过去出产的石油从所宣称的储藏量扣掉。未来可替代的能源很多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于使世界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性而迅速消耗殆尽,他们主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研究经费用于对能源/燃料替代用品的研究,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燃料电池、甲醇、生物燃油(玉米制酒精)、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但是迄今为止只有水力发电和核能有明显的功效。参看未来能源开发。与此同时,一些组织例如罗马俱乐部原本悲观的预计——世界石油在20世纪末会用光——并未变成现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的发展使石油的开变得更有效率。

由于美伊战云密布,加上委内瑞拉发生罢工,国际油价在元月21日一举创

出两年来新高,达到每桶31.21美元,二月原油期货合约同时飙升,一举突破

了每桶35美元的大关。而欧佩克前曾警告说,如果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而

伊拉克又放火烧毁其油田的话,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欧佩克增加的产量不足以填补委内瑞拉出口锐

减造成的供应缺口;二是市场担心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将影响来自中东地区

的原油供应。只要这两个因素存在,2月份油价就可能涨到每桶35美元或更高

,而一旦美国对伊动武,油价可能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创下的每桶40美

元。

国内产油股企业股价已经闻风而动,元月21日,辽河油田揭竿而起,一度

涨停,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也紧紧跟随。元月24日,石化股发力, 上海石化

以涨停报收,扬子石化也有6%以上的涨幅。

那么,国际油价上涨的时间会持续多久?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否大幅上涨?

相关上市公司所受影响有多大?

大多分析人士都认为,一季度国际油价将持续目前每桶30元左右的价格。

一方面,欧洲与北美目前正处冬季,原油需要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伊拉克

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各国都在加大石油储备量,因此,原油价格短期

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战争暴发,油价很可能出现瞬间冲破每桶40元的情

形。

不过,这种局面不可能持续太久,欧佩克决定从2月1日起,除伊拉克外的

10个成员国将每天增产原油150万桶,使日产最高限额从2300万桶增加到2450

万桶,不过,这对稳定国际油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现代的战争特点是

准备充足,时间不长,比如在海湾战争期间,国际油价仅在很短的时间报价达

到了40美元/桶,很快就回落到正常水平,而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战争期间,国

际油价也在10多美元/桶之间徘徊。这是因为产油国目前的协调能力很强,能

够在战争期间控制价格。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国际油价目前应处于其波

动周期的顶部。

至于国际油价走势对国内油价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油价爆涨可

能性不大,根据以往的经验,即使美伊战争爆发,国内油价也未必跟随暴涨,

如在海湾战争期间,国际油价达到每桶40美元,国内油价也没有很强的反应,

在伊科战争期间也没有出现国内油价暴涨的局面。

这是因为尽管石油价格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目前还属于国家可调控管理

范围。

翻开近3年来国内汽柴油价涨跌记录,发现90号汽油零售价最低时为2.29

元,最高时为3.10元。跌幅最大时达两位数,为10.7%,而涨幅最大时仅为9%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已建立分步到位的汽柴油价涨跌调控机制,

且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已控制在1000万吨左右。如果开

春美伊开战,国内汽柴油价也只可能跳“小步舞”———逐步、小幅调整。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在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原油开企业将成为国

际油价上涨的最直接受益者,如中原油汽、石油大明、辽河油田,中国石化由

于有70%的利润来源于原油开,今年一季度业绩也将受益。另一方面,原油

价格上涨,会使国内的炼油厂和石化厂感觉到成本压力,因为原油是作为原料

,如果不将这种成本转移出去的话,这些炼油厂和石化厂的利润空间就会减少

。从这种角度来说,炼油与石化类上市公司所受的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

(水 木)(证券时报)

美伊战争对油价影响深远

“美国攻伊”是“打击庄家” 翻开19年以来的世界油价走势图,可以

发现一个现象,这就是近25年来世界油价的几次大起大落,都与伊拉克有着直

接的关系。 为了谋求对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的支配权,

伊拉克先是在1980年9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之后又在1990年8月

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这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与目前正在发生的“

美伊危机”,无一例外地造成世界油价的巨幅波动。如果把“世界油价”当作

一只股票,那么伊拉克无疑是其中最出名的“庄家”。

今后3年油价重心下移 如果美国战胜并控制了伊拉克,世界石油市场的

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改变,可能形成OPEC、美国利益集团(包括伊拉克、英国

等)与俄罗斯(包括前苏成员)三强各占37%、20%与15%的局面。在美国的

控制下,如果伊拉克的原油日产量每增加150万桶/天,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的

份额就将下降2个百分点, OPEC成员为了稳定各自的石油收入,可能选择“价

格战”。(李 晨)

石油石化股闻风而动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李晨

慎买石油股

欧美市场石化股的走势,不会简单重现于国内股市。

从市场环境分析,国内股市目前尚处于熊市之后的平衡市,整体略微偏弱

;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价格高于30美元/桶,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因为

就算上涨到40美元/桶以上,价格变化率也就30-40%,根据对英美市场的历

史表现分析,在“高位上涨段”买入石油股,就算油价仍有30-40%的涨幅,

油股指数的收益率水平也比较低,并且风险比较高。所以,在目前原油价格处

于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时,应慎买石油股。

石化股影响各异

中原油汽、辽河油田、石油大明作为原油开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油价上

涨,其近期的股价也有提前反应的迹象。但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中下游石化产

品的价格亦会上涨,其对石化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油价格与中下游石化

产品的价差变化上。

数据显示,原油价格高时,价差水平未必低;而原油价格低时,价差

水平未必就高。

目前,国内石化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单纯炼油的企业,如茂名

炼厂、石炼化、锦州石化等;一类是纯化工业务的企业,如齐鲁石化等;还有

一类就是综合石化,即有炼油又有化工,比如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

对于单纯的炼油企业而言,影响其效益的关键是,原油与成品油价格的价

差,一般可以通过将成品油出厂价,按不同油品产量进行加权平均,减去原油

成本,得出炼油价差。国内炼油价差在2002年逐季走高,预计2002年炼油股业

绩将有明显提升,大炼厂将更为明显,比如茂炼转债,2002年中期为-0.044

元/股,三季度为0.06元/股,全年预计为0.20元以上,上升态势明显。值得注

意的是今年1月份,由于原油价格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未作调整,炼油价

差环比下降明显,可见油价上涨对炼油企业的影响可能较为负面,当然炼油业

同比仍增长了18%,可继续谨慎看好。

对于纯化工业的企业,影响其效益的关键是石脑油与中下游石化产品的价

差,石脑油,又名化工轻油,是炼油的产品、但却是化工的主要原料。各主要

石化产品与石脑油的差价在2002年下半年以来,逐季增长明显,2003年1月,

继续保持明显增长的态势,所以,目前可看好纯化工业务的盈利前景。值得注

意的是,齐鲁石化主营产品聚乙烯(HDPE、LDPE等)的化工价差在2002年2季

度冲高后,3、4季度持续下降,预计2002年公司业绩将可能出现亏损,但是

2003年1月,聚乙烯等产品的价差水平迅猛增长,预计公司2003年盈利将有明

显改观。

对于综合类石化企业,2002年主要得益于炼油价差的上涨,业绩普遍出现

大幅增长,2003年,预计将主要凭借化工毛利的提升,来推动盈利水平继续增

长。2002年,上海石化与扬子石化,分别大幅扩张了炼油产量与乙烯产量,大

幅增长的产能,不仅会带来商品量的增长,而且降低了单位成本,提升了毛利

水平。所以,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综合类石化股今年的盈利前景可继续看好

西方经验油价升不一定带动股价升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李晨

为了研究油价上涨对石油股的影响,我们选取20年内3次油价主要的上涨

阶段:“1990年6-10月”、“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与最近的“2002年1月

-2003年1月”。

我们将上述三个时间段按照原油价格涨幅的中间值,分别分为“低位上涨

段”与“高位上涨段”两段,例如,将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的持续大幅上涨

阶段,以涨幅中间值23美元/桶价格分为“低位上涨段”(即从11美元涨到23

美元)与“高位上涨段”(即从23美元再涨到35美元)两段。

现将这6个上涨阶段的原油价格涨幅,以及英国与美国市场石油股指数的

绝对收益率与相对收益率水平,分别列于下表。我们认为上涨中的石油价格与

石油股价格存在以下两条简单的规律,即推动石油股价格的是“原油价格变化

率”而非油价本身,此外,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石油价格对石油股价产生的影

响也会不同。

原油价格变化率决定石油股价

在上述三个油价上涨阶段中,不论英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不论是绝对

涨幅,还是相对涨幅,“低位上涨段”对应的石油股指数表现,均优于相应的

“高位上涨段”。此结果表明,影响石油股指数收益率的主要是———“原油

价格的变化率”而非实际的原油价格数值。这一点,在比较石油股指数的绝对

涨幅中更为明显,比如在上表的2组中,低位上涨段与对应的高位上涨段相比

,前者的原油价格涨幅是后者的两倍,与英美石油股指数绝对涨幅对应的比例

相近,均为2倍左右。

当油价高于28美元/桶以上,英美市场石油股指数普遍出现“滞涨”。比

如1990年的8-10月,以及2002年的11月至今,均出现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以

上继续冲高的过程中,石油股指数却出现“滞涨”的情况,如果原油价格高位

震荡中出现阶段性回调,出现负的变化率,石油股指数将会随之下跌。

市场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市场环境,石油股跑赢大盘的表现也不同。

牛市中,油价大幅上涨,轻易的推动石油股跑赢大势,以2组数据为例,

其中“低位上涨段”由于更高的变化率,石油股指数相对涨幅是“高位上涨段

”的3倍(超过变化率倍数);

在熊市或弱平衡市中,只有油价处于“低位上涨段”时,才能有效的推动

石油股跑赢大盘。以1组与3组数据为例,“低位上涨段”对应的油股指数相对

表现,要远远强过“高位上涨段”的表现。

只有在“低位上涨段”买进石油股,才能更有效地跑赢大势。也就是说,

在平衡市或熊市中,就算预期油价将大幅上涨,在30美元/桶以上高价区买进

石油股的收益率也比较低。

海湾战争时期油价与英国油股表现

不论从任何角度衡量,与目前“美伊危机”情形最具有可比性的,无疑是

12年前的那次“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前后,正是欧美市场的熊市,美国市场标准普尔500指数,

从1990年6月的370点左右,一路下跌至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时的310点,半

年跌幅16%,这一点,不仅与现时欧美股市相近,而且也与中国股市相近,国

内证券市场亦从2002年6月的1700多点,下跌至目前的1450点左右,跌幅也在

16%左右。

所以,分析1990-91年间的那次“海湾战争”前后石油股指数的收益率情

况,对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选择英国的石油股指数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设分别在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前的一周、半个月、一个月

或是三个月、半年等时点买入英国石油股指数,并且分别持有到1991年的1月

10日或者1月24日,即在战争爆发前后各一周的时点上,卖出石油股指数。

研究上表,有两点参考较有价值:买入时机宜早不宜晚。只有在开战前6

个月以前,即在1990年7月底前,买入石油股指数,可以获得相对大盘为正的

收益率,而在战前3个月到战前一周买入石油股指数,其绝对与相对的收益率

均为负数;介入时,油价水平宜低不宜高。

伊拉克的产量增长将改变世界石油供需关系 单位:万桶/日

平均增速%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82-01 92-01

世界需求 1.14 1.46 7750 7860 8050 8250

世界供给 1.16 1.47 7600 7720 7950 8080

伊位克产量* 150 300 500 750

预计世界供给富余* 0 160 400 580

美伊战争三种预期对油价的影响 单位:美元/桶

情形 概率 未来3-5年油价运行区间 油价中枢

A 战争没有发生 25% 18-24 21

B 战争了,但美国没赢 5% 22-28 25

C 战争了,但美国赢了 70% 17-21 19

平均期望 17-21 19.8

2002-200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测 单位:美元/桶

2002F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原油均价区间 24.9 20-23 17-21 16-20 18-22

四家油股基本情况

名称 代码 简要点评

辽河油田 000817 公司总股本11亿,流通股本2亿,年原油产量在80万吨左右,所

产原油油质偏低,国际参考油价为印尼杜里原油.2001年EPS

为0.32元,2002年预计为0.38元,同比增长18%,由于目前油价

水平远远高于2002年1季度的水平,预计公司今年1季度业绩

同比仍有明显的增长

中原油气 000956 公司总股本8.16亿,流通股本2.04亿,年产原油60万吨左右,

所产原油油质较高,国际参考油价为印尼米纳斯原油.2001年

EPS为0.624元,预计2002年基本与上年持平.预计公司今年1

季度业绩同比明显增长,而全年业绩同比下降

石油大明 000406 公司总股本3.64亿,流通股2.66亿,年产原油约40万吨,所产

原油油质适中,国际参孝油价为印尼辛塔或米纳斯原油。

2001年EPS为0.55元(送股摊薄后),预计2002年基本与上年持

平或略低.1季度与全年判断同上

中国石化 600028 公司总股本867亿,流通股A股28亿,年产原油3800万吨,而且

具有1.3亿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原油总体品质中等,国际参考

油价为印尼辛塔原油.2002年业绩预计为0.165元/股,2003年

预计将受益于化工毛利的上升,业绩同比增长10%左右

近20年内油价涨幅较大阶段英美油股指数的表现

组别 时间阶段 原油价 油价 英国市场指标涨幅% 美国市场指标涨幅%

格起止 涨幅% 大盘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盘 油股指 油股指

数绝对 数相对 数绝对 数相对

1低 90.6-90.8 15to28 81 -6.9 8.3 15.2 -7.5

1高 90.8-90.9 28to41 46 -9.7 -8.7 1 -5

2低 99.1-99.10 11to23 110 4.8 25.4 18.6 -4.4 12 6.7

2高 00.1-00.9 23to35 55 5.8 11.2 6.5 5.5 6 2.5

3低 02.1-02.5 20to26 30 -0.6 7.9 8.3 -6 6.2 12.5

3高 02.5-03.1 26to32 23 -27 -29 -2 -16 -17 -1

注:以上六个时间段,最近20年来主要的几次油价上涨阶段,其中时间阶段1

和2为海湾战争时期;原油价格指布仑特原油价格,油价涨幅指对应时间阶段内

的涨幅

买入点 开战后一周卖出 开战前一周卖出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盘指 油价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盘指 油价

数绝对 数相对 数变动% 变动 数绝对 数相对 数变动% 变动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战前一周 -4.5 -3.5 -1 -22

战前半月 -9.2 -2 -7 -23 -4.9 -3.8 -1.1 -1.3

战前1个月 -7 -3 -4 -25 -2.7 0 -2.7 -4.7

战前3个月 -8.5 -8.5 0 -46 -3.9 -5 1.2 -27

战前6个月 -12.1 2.6 -15 18 -6.7 7.6 -14.3 52

注:上表设在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前不同的时间点买入英国石油股指

数,并分别在开战争前后一周卖出石油股指数,对应的指数收益率水平,并且包

括石油股的分红